【永續海鱻食堂】美味又喀喀喀叫的春子魚 教你用肉眼看出無良漁獲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永續海鱻食堂】美味又喀喀喀叫的春子魚 教你用肉眼看出無良漁獲

2017年03月21日
作者:白尚儒(臺灣永續鱻漁發展FB社群代表人)

小狗汪汪叫!貓咪喵喵叫!老鴨呱呱叫!大牛哞哞叫!那魚怎麼叫?喀喀喀喀!

這種魚具有獨特的發聲肌構造,彼此間會用聲音溝通,春夏繁殖期間的海中更是情歌綿綿不斷。過去漁民們會利用竹筒(後來使用水下麥克風)來聽音辨位下網。只是這樣的聽音捕魚法往往都是抓到的都是待產的親魚,對資源實在是有害無益的竭澤而漁。不過在台灣沿近海資源匱乏的今日,這樣的捕魚方式也逐漸成為絕響了。牠們家族主要生活在台灣屬於砂泥底質的海域,其中又有幾個品種在冬末春初海水轉暖後開始靠近沿岸,因此不少地區又喚牠作「春子」,牠更是台灣早期民間好吃魚排行的第十名唷!

臺灣好吃魚排行第十名的春子魚,其美味已逐漸被現代人所遺忘,自然也沒人在乎牠們現在過得好不好。圖片來源:白尚儒。

台灣好吃魚排行第十名的春子魚,其美味已逐漸被現代人所遺忘,自然也沒人在乎牠們現在過得好不好。圖片來源:白尚儒。

可永續食用的小型石首魚

春子魚,屬於石首魚科(Sciaenidae)。目前世界共計發現有270種石首魚,撇除被棄養放生的外來種眼斑擬石首魚(俗稱紅鼓,美國種,學名:Sciaenops ocellatus),其中就有將近十分之一的種類可以在台灣海域發現,而這20多種的石首魚中最大體型不超過50公分的小型石首魚,其通用俗名又以「春子」或「加網」最常見。

明朝屠本畯為記載福建省各類水產而所著的《閩中海錯疏》,其文中又云:「石首,頭大尾小,腦中俱有兩小石如玉」。代表這「石首」二字並非形容牠有像石子一般的頭,而是指魚頭中有石,而這小石其實就是魚的耳石。魚耳石專司魚類運動平衡與聽覺,其主要成份為碳酸鈣結晶,凡是在硬骨魚類內耳中均可找到它,而石首魚科的耳石相較於其他魚種又來得特大明顯,所以才會被冠以「石首魚」之名。

春子魚在台灣沿海現存族群中最廣為人知的是最大體長約20公分的鱗鰭叫姑魚(Johnius distinctus),鱗鰭叫姑魚因為保存鮮度良好時可清楚看見身上的金色線紋,故有些地區又叫牠作「三線帕頭仔」或「金線加網」。其他常見的春子魚另有叫姑魚(Johnius grypotus)、皮氏叫姑魚(Johnius belangerii)、大鼻孔叫姑魚(Johnius macrorhynus),牠們都相當符合〈聰明海鮮買家 只要學會這九招〉第六項中食用首選的小型魚種。

難得一見的活體春子魚,小型種石首魚生命相當脆弱,要保持活體相當不易。圖片來源:白尚儒。

難得一見的活體春子魚,小型種石首魚生命相當脆弱,要保持活體相當不易。圖片來源:白尚儒。

春子魚的成長速度相當快,所以考量可食用的取肉率,建議選擇體長有15公分以上,既不會吃沒幾口肉就扎了滿口刺,也讓牠們都有機會談到戀愛。為讓牠們在春末夏初可以安心生產,建議依〈九招〉中的第一項,在春天時可以斟酌適量食用。鱗鰭叫姑魚這類小型石首魚的漁業捕撈方式以底拖網產量最大、刺網最受到漁民愛用,而這幾年興起休閒釣遊的小船一支釣產量也不容小覷。

從外觀鮮度見漁民的心,支持有良心的漁民

網獲的石首魚在魚頭後方會有明顯的漁網勒痕。圖片來源:白尚儒。
網獲的石首魚在魚頭後方會有明顯的漁網勒痕,圖為良心漁民的刺網漁獲的外觀參考照片。圖片來源:白尚儒

在〈聰明海鮮買家 只要學會這九招〉第二項中,春子魚捕撈以對環境友善程度依序是一支釣、刺網、底拖網,雖然一支釣排名是對環境是最為友善,但諷刺是——一支釣卻是場外交易最多,且不少都是非漁民身分的休閒釣客在從事漁獲販賣,儼然是漁業資源管理的大漏洞。而相較於一支釣,拖網與刺網又往往背負著海洋生態殺手之名。

拖網捕獲的春子魚較難保持鱗片完整,最常見到是魚身癱軟、鰭膜殘破、體色蒼白、兩眼瘀血的鮮度不佳。因拖網是一種大規模捕撈漁法,讓很多漁民只願拼量不重質,但若能讓魚保有絕佳鮮度,則反映出該漁民仍保有珍惜海洋資源的心。消費者應多花錢鼓勵漁民繼續堅持良知,選擇沒有上述問題、且魚腹結實有彈性的魚,拒絕貪小便宜去購買鮮度不佳的水產品。

刺網捕獲的春子魚在鰓蓋與胸鰭附近,可以發現漁網陷入的勒痕。若這條春子魚是由貪心的漁民所捕撈,魚會因纏網過久而在勒痕處有皮開肉綻的情況發生,甚至出現與前項拖網鮮度不佳春子魚的相同外觀,呼籲挑選海鮮應睜大眼睛檢查魚身,拒絕購買這樣無良漁民的漁獲!

挑選鱗鰭叫姑魚,要選擇魚身花紋明顯、鱗片緊貼魚身且完整、眼睛清澈無淤血、魚腹結實有彈性。圖片來源:白尚儒。

挑選鱗鰭叫姑魚,要選擇魚身花紋明顯、鱗片緊貼魚身且完整、眼睛清澈無淤血、魚腹結實有彈性。圖片來源:白尚儒。

科學管理,不該只是禁止與批鬥

但其實,漁具同樣都是掠奪生命的工具,不該有貴賤善惡之分,真正的罪魁禍首應是貪婪的人心。

拖網在海洋棲地的友善程度上雖然最低,但卻能透過網具再設計、漁撈作業時間與禁漁區規範來降低它對環境的影響,且油料與漁獲量在能源轉換上是最為環保,因此拖網仍是現今不少先進國家的主要漁法。台灣早期透過拖網生產的低價的蛋白質,更豐養了不少經濟拮据的家庭。但隨著大家經濟水平提升,轉而追海鮮要精緻、要簡便、要廉價,又不少人更盲從跟風於進口海鮮,像這類魚刺容易扎嘴的小型魚自然不受青睞。加上政府大力發展養殖漁業,這些拖網漁獲往往是賤售傾銷為養殖業飼料。

消費者的選擇影響著產業的發展。這樣的消費習慣,導致漁民理所當然無心於漁獲品質上的精進,台灣的永續慢漁之路自然就成了天方夜譚。

近幾年發生的海龜觸網事件群起公憤,使得漁業署有意規劃讓刺網漁業全面退出沿岸三海浬。在礁區地形的台灣北部、東部及一部分的南部海域,刺網漁業對海洋生態的確有相當大的威脅,很容易誤捕海龜以及攀附在礁岩上成為幽靈漁具。但在沙泥地區為主的西部海岸,自然就沒有了前者問題,如果可縮短置網時間(減少魚體損傷、降低幽靈漁具風險、及時搶救鯨豚龜)和禁用三層網片(降低混獲),又能再大幅提高刺網的友善程度。

既然台灣自詡為先進國家,那麼就不該只是全盤禁止,而是要落實科學管理與有效執法!政府更不該放任媒體輿論去製造對立,將漁民扣上海洋殺手的大帽子進行批鬥,後強迫所有漁民去做漁業轉型。應該要除強化漁業管理外,更要花心思去輔導漁民精進漁獲品質,讓他們能用有限的高品質漁獲去換取等價的利潤收入,這般產業精緻化的「慢漁」才是一個先進國家應有的表現。

追求發展,濫捕以外的威脅

除氣候變遷外,大家往往都將海洋資源下降推責給漁業濫捕。遠洋或許是,但春子魚是屬於沿近海魚種,而沿近海是最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水域,陸地的污染物與海岸線開發對沿近海的影響首當其衝。對於非迴游性魚種的春子魚而言,完善的漁業管理可以讓牠族群量增加,但沿近海棲地一但遭到破壞便能讓漁業管理通通化為烏有!

同為石首魚科的黃魚就是個很好的案例:現在大家都以為野生黃魚只有馬祖有,但台灣西部漁村耆老肯定都會感嘆在30年前一出海就能捕到黃魚,在隨著沿海工業區越蓋越多,河口與沿海都遭到污染破壞後,往後討海數十年能捕到黃魚的次數也就寥寥無幾。即便是在黃魚繁養殖技術已成熟的中國,浙江與福建省的水產單位都曾為了復育大黃魚資源而進行魚苗放流,但成果明顯成效不彰。可說是台灣石首魚之父的石首魚國際權威趙寧博士就指出,研判是沿近海河口已遭受汙染所致。想讓野生大黃魚復甦,恐怕還有賴更全面的環保規劃。

圖為臺灣西部海域捕撈的野生黃魚,過去牠們也曾活躍在臺灣沿海,大量的臨海工業區毀了牠們的家園。圖片來源:白尚儒。

圖為台灣西部海域捕撈的野生黃魚,過去牠們也曾活躍在台灣沿海,大量的臨海工業區毀了牠們的家園。圖片來源:白尚儒。

我們的沿近海漁業資源何嘗不是如此?社會大眾不但沒有做好消費者的本份去支持國產永續海鮮,更是將全盤責任都歸咎於漁民,卻忽略了沿近海棲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台灣的西部沿海遍布多個高污染工業區,再多的抗爭也抵不過由政客與財團們攜手的「有補貼」和「有工作機會」,當地居民被迫出賣家園後所換來的結局就是「失去的健康」與「大量外勞進駐」,且對海岸線造成了無法挽救的不可逆傷害。工業區持續地排放污染與破壞,造成西部海岸線大量生物的減少與滅絕,我們留給後代子孫的只剩下「廠商敦親睦鄰回饋金」。全體人民為求經濟快速發展不惜破壞自然環境,讓我們的海岸線只剩下滿滿的污染物與水泥塊。

消費,改變結構的力量

台灣缺乏大陸國家的原物料物產、缺乏大陸國家的腹地,但獨占地理優勢、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本有機會成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兼備的亞太地區海洋之星,但國家政策與全體人民卻仍停留在國共抗戰的反攻思維,只將台灣視為一個的臨時駐點,不斷妄想靠著工業發展成為科技代工王國以快速賺取暴利,不斷短視近利去破壞家園的自然珍寶。

這高速的工業發展為台灣帶來經濟奇蹟,過程中的污染源管制與不當土地開發,也為今日帶來了大自然反撲與高額環保債。現在的我們已不像昔日般生活困苦,也許該好好省思灰色產業的必要性,未來經濟開發需再更謹慎評估環境保護的平衡。

面對這一切的一切,可惜台灣政府往往是知而不願為,加上不少政客護航非法行徑,所以各位作為一介草民就別期盼國家太多啦!慶幸各位都是台灣的一份子,應把對綜藝八卦與政黨鬥爭的關注力多分一些給環境保護議題,多分一份心瞭解、關心我們的台灣家園。

而且,我們更具備消費者的身份。用金錢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海鮮,每一個消費選擇都可以漸漸改變市場與產業,才能讓台灣漁業邁向永續航道。有永續海鮮,才能讓海洋永續!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白尚儒

臺灣永續鱻漁發展FB社群代表人,現為臺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理事長。自有記憶以來,餐桌上總是少不了海鮮,可謂「三日不嚐鱻,渾身不對勁」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