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來二行程與四行程機車在環署門前實測,一個符合二期環保標準、一個五期標準,但兩者排放的PM2.5居然是1500微克以上與25微克,是60倍的差別。環署表示,未來一年將陸續汰舊一、二期大貨車1萬輛、三期柴油車加裝濾煙器1000輛、500家企業雇用環保車隊及淘汰二行程機車30萬輛。
29日上午環保署長李應元在環保署門前回顧2016年空氣品質改善狀況,指出PM2.5濃度達紅色警戒以上站日數比率為3.21%,相較於2015年同期的3.77%,改善幅度達15%,已超過原定目標10%。同時宣告將砸下20億,多方處理空污問題,包括對柴油車、二行程機車、中小型鍋爐、河川揚塵等提出措施,目標要明年PM2.5紅色警戒較2015年降低20%。
為了達到2017年削減氮氧化物1萬公噸以上、揮發性有機物3000公噸以上,達成PM2.5紅色警戒較2015年降低20%目標,環署除了「清淨空氣行動計畫」,又新提出的「防制煙塵掃除PM2.5」十大強化措施,包括了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改變燃料如鍋爐重油改柴油、天然氣等、改變風俗習慣如焚燒香、金紙、鞭炮等、防制河川揚塵、裸露地揚塵、營建及堆置揚塵、管制餐飲油煙、大客貨車黑煙、農業廢棄物燃燒排煙及機車青白煙等各項工作。
李應元:今年減PM2.5有達標 但老天爺幫了2/3
李應元就任時喊出「四年內紅色警戒日數減半。」如今李應元表示,今年紅色警戒減少10%的目標已經超前,達成了15%。不過李應元坦言,「2/3是老天爺幫忙」,要達成明年的降低20%目標,還需中央、地方與民間聯手配合。
依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今年至11月底止,全國手動測站的PM2.5平均濃度為19.7微克,預估全年可達20微克以下,與2013年的24微克、2014年的23.5微克及2015年的22微克相比,是有改善。
同時自動監測的數據也呈現,12月25日止,全國測站的PM2.5濃度超過24小時標準值的站日數比率為15.11%,相較於2015年同期的16.69%,改善幅度達9%;而PM2.5紅色警戒以上站日數的比率是3.21%,也比2015的3.77%改善了15%。
環署監資處長張順欽解釋,空氣品質仍是受降雨日數時數等氣象因素影響,截至今年12月25日,全國的空污物濃度成逐年下降趨勢,2016年的空品不良比率,臭氧小時濃度超標數增加,是因為多個秋颱造成擴散條件不佳,主要發生北部與高屏,但好在「來得快去得快」,全年的臭氧八小時超標數仍是減少的。至於PM2.5,也就是AQI大於150的紅色警戒,比率是降低的。
空保處處長蔡鴻德則指出,AQI新制上路後,的確更能呈現出空污問題,而近年因為風向問題,空污嚴重區域有向南移動的趨勢,正從台中、彰化移往嘉義、台南。至於民間團體都很關注的空污緊急應變措施修正,30日就要進行專家諮詢會議,後續會再到中南部舉辦公聽會。
環署一年砸20億 空污改善多方進行
喊出明年要削減氮氧化物1萬公噸以上、揮發性有機物3000公噸以上,達成PM2.5紅色警戒降低20%的目標。在老天爺的幫忙之外,環署也祭出多項措施。
包括在移動污染源方面,淘汰二行程機車30萬輛、淘汰舊一、二期大貨車1萬輛、三期柴油車加裝濾煙器1000輛、輔導500家企業雇用環保車隊。
輔導國內4000個中小型鍋爐改善,「雖然小,也是螞蟻雄兵。」李應元如此看待這些仍然使用重油的鍋爐。目前國內旅宿業、醫院及大學等三類場所有約1000座鍋爐,未來二年內將補助改用天然氣或電能加熱設備,每案補助金額至多新臺幣50萬元;3000個工業鍋爐,則輔導於秋冬季節改用柴油並推動區域能資源整合;並在二年後將實施加嚴標準,強制使用乾淨燃料或增設防制設備。
在河川揚塵部分,濁水溪、高屏溪、卑南溪、立霧溪等河川遭列為優先處理對象,鼓勵地方政府開發揚塵防制新工法。環署為此成立跨部會小組,將由副署長張子敬主導,更把防制經費,從四年3億8000萬元增加到5億元。
建置綠色交通系統 嘉雲宜三縣最積極爭取
除此之外,環署表示將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各項空污防制工作。預計明後各增編20億的補助經費,依照各地特性賦予個別的污染減量責任。李應元以「綠色交通系統」的規劃為例,表示環署可以提供低利貸款,協助地方政府提前規劃,如電動公車、捷運、輕軌等綠色大眾運輸系統,來解決都會區因交通產生的空污問題。蔡鴻德表示,目前環署與許多縣市都有討論,其中又以嘉義、雲林、宜蘭縣表現最為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