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度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2020年底完成紅線劃定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中國首度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2020年底完成紅線劃定

2017年02月10日
摘錄自2017年2月8日新華社、國際在線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7日公布了《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範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

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一直持續,脊椎動物受威脅比例達21.4%,特有高等植物受威脅比例超過60%。這與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密切相關。儘管中國設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等,但由於保護地存在空間界線不清、管理混亂等,導致生態保護問題迫在眉睫。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惠遠認為,此次發佈的《意見》將生態保護提升到紅線的高度,由此擺明中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態度」:「紅線就意味著它是一個不能越雷池一步,要管控的概念,不僅僅是空間畫幾條線那麼簡單,一定要深記在心裡。它既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紅線,更是維護我們生命線的基本手段。」

此次《意見》也是中國首次開啟了生態紅線保護戰略。中國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表示,文件的公布也為今後產業布局奠定基礎:「從十八大提出國土格局優化以來,有三塊最主要的(內容)。一塊是耕地保護,這已經有了耕地紅線;第二個就是生態保護,但是我們沒有紅線,這次劃定以後就彌補了這個缺陷;第三塊就是城鎮增長邊界。所以說,通過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後,與耕地保護紅線和城鎮增長邊界共同構成了國土空間優化格局的基礎,這對以後產業結構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對違反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造成生態破壞的,按相關規定實行責任追究。《意見》強調,對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要實行終身追責,責任人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格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