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快不能呼吸! 50年少2%含氧量 將威脅未來漁藏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海洋快不能呼吸! 50年少2%含氧量 將威脅未來漁藏

2017年02月22日
本報2017年2月22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海洋含氧量若減少7%,將只有很少的海洋生物能夠存活下來。不過一項最新研究預測,若全球暖化的趨勢持續,2100年全球海洋含氧量有可能降到這個數字。

研究人員分析了1960至2010年的資料,紀錄下歷年整個海洋含氧量的分佈變化,發現暖化已使海洋的含氧量在過去50年間減少2%;有些區域的含氧量下降情況比較嚴重。其中,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氧減少總量最大,北極則是氧氣比例減少最快。

旗魚等大型魚類,可能無法在低氧環境存活。圖片來源:elaine moore(CC BY 2.0)

海洋缺氧 將引發生物連鎖效應

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的新研究發現,全球暖化使海洋的含氧量在過去50年間減少2%,威脅未來的漁藏和海洋生態。「由於大型魚類無法在低氧環境存活,這個變化可能引發生物連鎖效應。」主要作者施密特克(Sunke Schmidtko)說。

氣候變遷是海洋的重擔。海洋吸收了30%陸地上排放的二氧化碳。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後pH值下降,影響貝類形成鈣質骨骼和其他結構的能力。海水暖化影響鱈魚等物種的繁殖,並使牠們往較冷的地方遷徙。大洋含氧量降低很可能迫使動物往可棲息的較小水域移動,影響整個生態系統和食物鏈。

科學家長期以來推測海洋會因為氣候變遷而含氧量降低,但此次研究顯示,全球海洋和各種深度都發生這樣的現象,令科學家憂心不已。

去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海洋學家馬修朗(Matthew Long)就曾預測測,2030年至2040年間,許多海洋都會出現明顯含氧量減少的現象。

暖化是缺氧主因 大型魚類最受衝擊

新研究從兩個方向解釋全球暖化為什麼是含氧量減少的主因。第一,暖水溶氧量比冷水少,海洋也是如此。第二,暖水密度較低,含氧量高的表面還水不容易下沈跟循環。

依賴海水中溶氧的魚類會生長變慢,體型變小,後代也減少。此外研究人員指出,鮪魚、旗魚和鯊魚等大型魚類因需要大量的溶氧,最容易受影響。這些魚類和牠們的獵物都會往水面溶氧量高處靠近,造增加對食物的競爭和其他行為改變。

另一個可能的連鎖效應是惡化過度捕撈。「東太平洋有龐大的鮪魚漁藏。如果鮪魚因為深處溶氧量減少而擠在接近水面處,更容易被捕撈。」研究人員說。

參考資料

作者

蔡麗伶(LiLing Barricman)

In my healing journey and learning to attain the breath awareness, I become aware of the reality that all the creatures of the world are breathing the same breath. Take action, here and now. From my physical being to the every corner of this out of balance's planet.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