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愛丁頓工作假期 志工:「身體累了,心就放鬆了」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愛丁頓工作假期 志工:「身體累了,心就放鬆了」

2017年03月21日
本報2017年3月21日嘉義訊,林芊妤報導

3月的海風拂過嘉義布袋嘴的鹽分地帶,一畝畝鹽田在溫煦的陽光下閃閃發著光。一群來自台中、高雄的上班族,脫下平日慣穿的西裝、套裝,換上寬鬆舒適的休閒服,跟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準備下「田」去。

他們是來自台灣愛丁頓寰盛洋酒的志工,3月18日這天來到洲南鹽場,除了體驗鹽村風光,也要動手協助鹽田整建工作。

為了最直接感受在地,只見志工們一個個脫去鞋襪,赤手赤腳踩上鹽埕,感受各個產曬區域,為身體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官刺激。不少志工原本從事業務工作,卻都不約而同提到,這樣的志工服務,雖然身體勞動了,心情卻得到平時難以獲得的放鬆,是「一種精神上的休閒」。

鹽田的底土富有獨特的黏性,志工們親「腳」體驗。陳孟薇/攝
鹽田的底土富有獨特的黏性,志工們親「腳」體驗。攝影:陳孟薇。

「踩漿」是鹽田整建工作的重要步驟之一,為了使鹽田底部的泥與沙充分混合,必須使用人力不斷在水中來回踩踏。脫光的腳可以放肆在黏呼呼的泥水中翻攪,似乎呼應了許多人的童年,志工們大呼過癮:「好久沒有這樣玩了!」


早期以鹽田為中心發展出的村落,周邊的相關產業應運而生。志工們參訪了隱藏在鹽村中的手作醬園「新來源醬園」,在陽光斜斜映入的醬園,志工聽著醬園第三代老闆蕭新旺,娓娓道來一顆顆飽滿的黃豆如何藉由人們的巧手獲得新生。攝影:陳孟薇。

下午的志工服務分為「種植濱水菜」以及「收集瓦片」組。匍匐生長的濱水菜對鹽分的耐受性高,又適於護坡,濱水菜組為了將濱水菜栽植在水池邊的斜坡上,只見志工們各個「五體投地」趴在池邊挖開一個個小洞,栽入濱水菜,再仔細為它們覆上鹽分地帶特有的砂土。瓦片組則需要志工們分工合作,以鋤頭刨除鹽田中散落的瓦片以及上層含砂量高的土層,並用推車運送至指定地點堆放,為鹽田復曬作準備。


瓦片組的工作內容勞動量大,然而在合作談笑間,志工們似乎愈工作愈有勁,最後更請出平時用於曬鹽的石輪,協助整平鹽田周邊的田埂。攝影:林育朱。

嘉義布袋洲南鹽場的歷史可追溯至清代,日治時期台灣鹽業盛極一時,然而隨著全球化時代來臨,國內的鹽源逐漸由自產轉而以進口為大宗,洲南鹽場於2001年關閉,周邊的鹽村文化隨之走入歷史,台鹽也在隔年宣布鹽田全面廢曬。直到2008年,布袋嘴文化協會重啟洲南鹽場,整建鹽田復曬,透過這樣的方式傳承曬鹽技術、復育鹽田生態,更透過多方合作,開發具在地特色的產品,找到活化地方的可能。

這場在洲南鹽場舉辦的生態工作假期,對環資、洲南鹽場以及這群志工來說,都是個全新的體驗。環資專案執行陳孟薇表示,這是環資第一次帶領志工到洲南鹽場舉辦工作假期,然而這並非環資首次與愛丁頓合作,在去年即與北區的夥伴共同淨灘、舉辦生態工作假期,本次則很高興邀請到中、南區的夥伴共襄盛舉。

布袋嘴文化協會講師沈錳美認為,相較於一般遊客,志工參加工作假期,透過服務的過程與土地接觸,身邊的一切就開始跟自己有了連結,對在地必然也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台灣愛丁頓人資部黃友亭說明,「回饋在地Giving more」一直是公司所秉持的信念,認為「給」不該只是單純的贈予,更希望同仁能夠親身參與,透身體力行的方式認識在地。


工作假期合影。攝影:林芊妤

本次活動前志工們大多不曾聽過「生態工作假期」,活動過後,志工們不僅瞭解了工作假期的意義,更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再次參與類似的活動。志工洪誠駿本身有從事戶外活動的習慣,然而他認為,這次活動能夠投入當地協助復育工作,更有意義。志工施嘉俊也說,一般住在都市裡的人很難有這樣的體驗,自己有兩個小孩,未來也希望帶孩子接觸相關活動。

本次參與活動的志工有不少從事業務工作,幾乎每一位受訪志工都不約而同提到,這樣的志工服務,雖然身體勞動了,心情卻得到平時難以獲得的放鬆。志工Joe就分享,平日的工作時時都要計算如何與人應對,然而今天的工作只需一心完成手邊的事,心裡竟不知不覺感到平靜。在公司擔任講師的Jason也認為偶爾的勞動工作能讓思緒得到沉澱,是「一種精神上的休閒」。

作者

林芊妤

能給的不及自然給我們的。篤信自然的療癒效果可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