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領底渣 斗六垃圾山「四天後溢出來」 張麗善催啟林內焚化廠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拒領底渣 斗六垃圾山「四天後溢出來」 張麗善催啟林內焚化廠

2017年06月28日
本報2017年6月2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高雄市政府以「1公噸垃圾換1.8公噸底渣」代價協助其他縣市焚化垃圾,繼台東縣遭爆將換回的底渣填入近海綠地,有污染土讓與地下水的疑慮外,28日上午國民黨立委張麗善、許淑華,陪同雲林縣斗六市長謝淑亞、當地20多位里長與民代,也指出雲林縣無力處理底渣,因此現在垃圾只進不出,讓斗六出現了四層樓高的垃圾山,痛批環署將底渣丟給地方政府處理,簡直失能,環署應該介入協調解決。

他們更主張,應該盡快重啟林內焚化廠,才是最快速解決雲林縣垃圾問題的作法。

斗六垃圾山

由於斗六市不願提供暫置底渣的地點,雲林縣府不協助斗六處理垃圾,目前斗六的垃圾暫置場已經堆了8000噸垃圾,是高4層樓的垃圾山。斗六市公所提供。

下午環署也隨即開記者會,由副署長詹順貴、督察總隊副大隊長林左祥出面回應,除了提出雲林垃圾問題的短中長期解決對策,也強調必須互惠,認為目前的僵局是由於雲林縣想要其他縣市代燒,但因為斗六地方反對領回底渣而造成,因此向張麗善、斗六市公所與民代喊話:「拜託快找出可以暫置底渣的地方。」

無力處理底渣 雲林垃圾只進不出 斗六暫置場四天後溢出來

「四天以後就要溢出來了!」張麗善強調,由於斗六市未提供暫置底渣的地點,因此雲林縣府就不協助斗六處理垃圾,現在斗六的垃圾暫置場已經堆了8000噸垃圾,以一天產出4.5噸的垃圾來算,再四天恐怕就要溢出來。目前雲林取回的底渣已有5200公噸,分別置放在虎尾、古坑、口湖等鄉鎮。

在垃圾大戰之後,北高等地區以「1公噸垃圾換1.8公噸底渣」的代價替其他縣市焚化垃圾,原本接受這個交易的雲林縣,領回了底渣之後卻無力處理,只能堆置著。而拒絕底渣的斗六,更因此無法清運垃圾。所以張麗善等人要求環署出面處理,更直問為何不能付費處理垃圾,非得交換底渣?

環署則表示,由於底渣回運作業受阻,雲林縣無法履行承諾,也影響垃圾外運處理,所以雲林現在堆置了2萬7000噸的垃圾,不只是斗六的8000噸。

17-06-28-15-06-54-758_deco

立委張麗善與斗六的市長、里長、民代要求環署出面處理垃圾問題。賴品瑀拍攝。

「我們也都交了錢,也有做分類,已經減量25%的垃圾了。」斗六市長謝淑亞不滿,「為何還要懲罰我們、要我們領回底渣,就因為我們沒有焚化爐?」直批為何一定要將垃圾處理綁底渣處理,這是中央把問題推給縣市、縣市再把問題推給鄉鎮,卻根本不問地方有沒有能力處理底渣。

「海邊、水邊、農地都不能放,雲林如何處理?且雲林是農業大縣,要是污染了農田,衝擊的是全國人民的糧食安全!」張麗善強調。

底渣無人愛 地方民代:願付費處理、不要收底渣

「哪一條規定我們要收底渣?」雲林縣議員林聖爵不滿,為何事業廢棄物就可以花錢處理,縣市政府不行,而且,正是事業廢棄物排擠了一般廢棄物的處理量,為何反是事業廢棄物處理業者不用領回底渣?

張麗善表示,1公噸的垃圾焚化後的底渣只剩15%,卻要領回1.8噸,等同於領回12倍的底渣,這個換算並不公平。再者,既然環署一再強調底渣是再生料、是可用資材,那麼應該就要由焚化廠直接就地標售,何需再搬回?

在去年底、今年初時,立院完成廢清法的修正,在第28條授權環署有權調度區域處理垃圾,但至今不見環署出面調度,也成張麗善等人砲轟的焦點。

環署:底渣管理、縣市再利用計畫研擬中

林左祥解釋說,「換底渣、不收錢」是縣市之間的合意互惠,「1換1.8」是否合理,現在獲各界討論,但當時雲林縣是同意的。而環署正在擬定垃圾調度辦法,也會檢討與重新估算,將來會推出一套規範,各縣市都要遵循。此調度管理辦法的草案,預計將在7月預告。

此外,廢管處也表示,已經在6月13日提出「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的修正草案,將從「確保焚化再生粒料品質」、「用途別明確管理」及「精進流向管理」來改善,讓民眾安心、並提升工程單位使用信心,以拓展底渣再利用用途。

再者,廢管處也表示,在5月時有要求各縣市在6月底前提出底渣的再利用計畫,要求地方政府優先安排在公共工程使用,若還無法去化,環署與公共工程會將媒合中央的公共工程來再利用處理。

雖然雲林縣已提出要施作「紐澤西護欄」、污水工程、口湖垃圾轉運站等來再利用底渣,不過,張麗善認為,應該就直接由環署來處理底渣,不要運到地方,增添二次污染的風險。

針對雲林的部分,環署表示,這幾個月陸續召開會議,討論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廚餘脫水、垃圾分選、焚化底渣資源化產品推廣、協助去化等。將來也會持續跟有焚化爐的縣市協調,優先處理雲林垃圾,但現階段需要雲縣府加強與鄉鎮公所及民眾的溝通協調,及規劃底渣的適當堆置地點。

環署更提出短中長期的對策,短期間將從持續與其他縣市溝通,協調協助雲林垃圾焚化處理,但也要求雲林縣提出底渣去化的規劃與期程,以供說服其他縣市;中期則是將依據雲縣6月底提出的底渣再利用執行計畫,並協調中央公共工程去化底渣,及協助雲縣與其他縣市的互惠措施、訂定垃圾處理區域合作行政契約;長期則是依「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補助雲縣設置如廚餘脫水減量、快速堆肥、垃圾分選等設備,建立在地自主性處理設施。

立委又拋林內焚化爐重啟 環署:非當前政策、環評要先過

南投縣出身的立委許淑華也表示,在十多年前「一縣市一焚化爐」的政策中,南投、新竹、花蓮是沒有焚化爐,南投縣到目前一直沒有焚化爐,本來離南投最近的焚化爐就是林內焚化爐,但是卻一直沒有啟用,雲林自己也要設法委外處理。

南投縣的垃圾長久以來都是協調處理,但在去年垃圾大戰後,目前也有堆置的狀況,不但去年曾經發生8000噸的垃圾悶燒事件,至今也還有1萬2000噸還等待逐步消化,因此他也建議環署重新考量重啟林內焚化爐,讓南投的垃圾也可以得到解決。

「前提是環評要過。」對於林內焚化爐是否重啟,林左祥表示,環評結論過去遭最高法院撤銷,因此需要先重啟環評,環評過了再來討論要不要重啟林內焚化爐。

「不是當前的政策。」詹順貴更強調蔡政府目前沒有重啟林內焚化爐的打算。且重申全台的焚化爐餘裕量仍夠,雲林的垃圾問題是因為雲林不願拿回底渣。

環團建議雲縣代收生廚餘 張麗善:樂意收肥料

至於日前看守台灣等環團提出建議,雲林、台東雖然公共工程不多,但是是農業大縣,雖然無法處理底渣,但若是出面協助處理生廚餘、製作堆肥,則可嘉惠在地農民,更直接減少進入焚化爐的垃圾量。不過當記者詢問是否能接受這樣的建議時,張麗善則表示願意收有機肥料,但是生廚餘容易有臭味,民眾接受度不高,建議還是在焚化廠就地處理較妥。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