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溫炎熱伴隨午後的雷陣雨,南部地區正是典型夏季沒有空污警訊的大好藍天,不過為因應每年冬季長達半年的空污危害,行政院4月提出的空污防制策略目前持續進行跨部會彙整,並與中南部民眾討論修正。
5月初在高雄和台中舉辦的聚焦討論會後,昨(26)日環保署在高雄提出進一步的空污議題盤點說明,報告各項防制策略的執行進度。環保署表示,未來每二個月會定期在中南部輪流舉辦互動說明會,針對民眾提出的空污議題和建議,進行滾動式的調整。
環保署指出,會議討論彙整出的相關空污防制策略將以紅、黃、綠燈的燈號管制方式說明,綠燈表示正在執行或可執行,黃燈為尚須研議,而紅燈代表短期內無法執行。所有盤點項目皆公開在網路上供民眾檢視(網址請點此)。
空污法等相關法規修正 公開固定污染源監測數據
回應前次會議民間團體質疑空污管制策略太消極,且輕縱固定污染源排放,環保署說明執行現況:目前「空氣污染防制法」已完成修正並進行預告,將增加移動污染源管制、擴大固定污染源管制,並且加重罰金、提高罰鍰,和鼓勵檢舉不法等。
另外,「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CEMS)管理辦法」及「公私場所應設置連續自動監測設施及與主管機關連線之固定污染源」修正草案,已完成預告作業,未來包括廢氣燃燒塔、鋼鐵冶煉業、光電業、半導體業、膠帶業工廠等列入管制對象,且增加揮發性有機氣體(VOCs)納管,並將公開全國列管煙囪即時與每日小時的監測數據資料。環署說,此次修法共新增列管145家廠商、538根煙囪,未來將可落實固定污染源的監測。
空污紅害預警 電廠提前降載
另一方面,國營事業的污染也是環團緊盯的空污防制重點。環署說,已協同經濟部針對國營事業污染改善計畫和淘汰期程進行討論,預計8月再次開會,將進一步討論議題盤點狀況和空污改善期程。
針對空污季節PM2.5達高污染的日期,燃煤發電業應降載減排的因應辦法,環保署空保處表示,目前「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採用預警原則,在空品嚴重惡化預告發出時,即協調電力業者於次日提前降載。不過究竟該何時啟動應變、電力調度對象有哪些,將透過能源轉型白皮書平台與能源局等管理單位討論對焦後,才能明確對外說明。
汽電共生廠資訊不明 是空污黑數
發電業的污染排放除了國營企業外,位於各工業區的汽電共生廠也是重要污染來源。高雄教師會蘇益昌指出,南部地區大社、林園工業區內石化廠的汽電共生廠,都是燃燒重油生煤在發電,發電後再賣電賺錢,環保署不要抓大的國營事業,卻忽略小的汽電共生廠污染。
地球公民基金會李翰林也表示,台灣的汽電共生廠發電占整體發電比例不小,卻成為污染的黑數。究竟這些廠位於哪裡,使用什麼燃料,對於區域污染的貢獻占多少,卻沒有任何數據供民眾檢視。
能源局回應,汽電共生涉及業者營業製程秘密,因此無法詳細提供數據。
不過李翰林認為,去識別化的數據公布,並不影響業者營業資訊曝光,例如大社工業區有多少家汽電共生廠,對於整體能源生產的占比為何,這些應該公開讓民眾了解。
能源局最後同意,若不涉及個別廠商的營業資訊,將以區域性去識別化的方式公布汽電共生廠相關數據。
空污總量管制認可量過高 環團:應公布環境涵容能力
對於環保署執行的高屏地區空污總量管制計畫,屢遭環團抗議有擴大污染之嫌,高雄健康空氣行動聯盟黃義英質疑,在環署給的認可量過高情況下,業者開發案的污染只會越來越多。地球公民基金會王敏玲也指出,民眾要求環保署針對中南部空品區的環境涵容能力進行說明並公開資訊,卻未獲得回應。
王敏玲表示,日前南部環團針對空污總量管制計畫提出聲明,強調政府長期以來核給許可量過高,應檢討空污排放許可量核發機制,且產業發展持續朝高污染產業擴張, 總量管制這麼高,是因為沒有把環境涵容力算清楚。
空保處處長蔡鴻德回應,環境涵容能力通常指的是水體,要做空氣比較困難,沒有明確的定義方法,因此法規也不敢訂。
但是在場學者不認同空保處的回應,南部反空污大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說,空品的環境涵容能力有很多標準可以採用,例如健康風險評估、致癌風險、AQI、世衛的PM2.5指標、環保署的各種空品指標等等,都可做為環境涵容力的標準,另外可採用流行病學研究,地區民眾的健康就是最好的證明。
然而關於環境涵容能力的資訊公開議題過於龐大,經主持人質詢後,環署表示必須另案討論,無法納入空品管制策略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