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和世界九大漁業國,包括加拿大、俄羅斯、中國、美國、日本、冰島、丹麥和韓國達成新協議,未來16年北極海禁止捕魚。這項協議讓北極海暫時免於濫捕造成不可逆破壞,研究人員也有更多時間瞭解該地區獨特的生態系統。
海洋科學家和環保組織對新協議表示肯定。綠色和平組織南極行動組組長班森(Frida Bengtsson)稱這項協議是「保護極地海洋歷史性的一日」、「真正的國際合作成果」。
由於全球暖化導致北極冰層融化,漁船現在可駛入北極海作業。雖然這為漁業帶來了巨大商機,但環團不免擔心捕撈船隊爭先恐後進入淘寶會影響北極海生態。
目前北極水域還沒有商業漁業活動,但根據國際法,如果沒有任何協議存在,則誰都可以在此進行漁業活動。
非營利組織海洋管理委員會(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漁業標準總監柯瑞(Rohan Currey)表示,北極很脆弱,在這個當地環境壓力達到史上最高的時刻,新無冰區暫時禁捕令來的正是時候。此外,在北極相對不受干擾的情況下進行研究是海洋科學突破的絕佳機會。
倫敦動物學會的海洋生物學家葉森(Chris Yesson)博士說,這是預防原則首次實際應用於海洋環境。「這裡有大規模商業開發的潛力,人們聚在一起思考該做些什麼,而不是直接大肆破壞海床。」葉森說。
協議除規定約100萬平方英里的海域禁止捕魚,並同意在該地區進行一聯合科學研究計畫。但是葉森警告,16年聽起來好像很長,但極地海洋研究是一項漫長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規劃和基礎設施。
科學家需要瞭解在北極地區如何有效管理魚類資源,以及如何在不破壞更廣泛的生態系統的情況下進行工業化捕撈。
葉森說:「(北極)是地球上最原始的棲息地之一。在寒冷的深海中,通常生物體生長緩慢、壽命更長、繁殖需時更久,這表示永續捕撈的水準與其他海域不同。」
世界自然基金會極地專案負責人道尼(Rod Downie)提醒,協議固然是正面的,但萬不該就此滿足。
「這個協議對北極國際水域來說具有重要象徵意義,但是魔鬼永遠藏在細節中。這個協議的真正成功或失敗將取決於國際的合作。...北極在我們有生之年已經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隨著海冰繼續融化、海水更加開闊,各國需要更緊密地合作、理解、保護和管理海洋,使之免於氣候變遷和開發威脅。」道尼說。
參考資料
- 英國獨立報(2017年12月4日),Arctic Ocean fishing ban welcomed by scientists and environmental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