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垃圾進入海洋就如同生態殺手,或遭海龜誤食,或幻化為含毒塑膠微粒;《科學》(Science)期刊上一篇研究還發現,熱帶海域竟有數十億件纏繞在珊瑚礁上的塑膠垃圾,正使珊瑚礁的染病率飆升。
研究人員形容,遭塑膠垃圾纏繞的珊瑚,「就像用一把很髒的刀子割自己一樣。」
亞太地區棲息著全球半數珊瑚礁,但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珊瑚礁共受到110億件塑膠垃圾的污染。而研究人員估計,到了2025年,亞太地區珊瑚礁的塑膠污染將再增加40%。這將讓這已深受氣候暖化威脅的生態系統處境更加艱難。
每年至少有800萬噸的塑膠被倒入海洋,現在污染已入侵最偏遠的角落。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檢查了亞太地區珊瑚礁中的12.5萬棵珊瑚,發現被塑膠纏繞的珊瑚有89%患病。未受塑膠影響的珊瑚患病率只有4%。
這是第一個探討塑膠對海洋生物體疾病的影響的研究,也是第一個大規模估計海底有多少塑膠在污染海洋生物的研究。
尖銳的塑膠碎片割傷珊瑚 受傷感染死亡風險增
研究主持人、美國康乃爾大學學者蘭博(Joleah Lamb)說:「珊瑚跟你我一樣是動物,他們受傷時會被感染。塑膠因為有凹洞和小孔,是微生物的理想載具,(被塑膠垃圾纏上)就像用一把很髒的刀子割自己一樣。」
這項研究的作者們原本並非要研究塑膠,而是在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塑膠污染與患病率之間的相關性非常顯著,研究人員認為,尖銳的塑膠碎片會切斷珊瑚,而塑膠織物則會使珊瑚窒息和阻擋光和氧氣。
蘭博解釋,一旦珊瑚受到感染,疾病通常會蔓延到整個群落:「就像你看到自己腳趾上長了壞疽,看著牠吃掉你的身體,而你沒有辦法阻止它。當一棵珊瑚被塑膠纏上,生存的機會並不高。」
珊瑚的複雜分支結構 遭塑膠「纏上」機率高
這個國際科學團隊在2011年至2014年間對印尼、泰國、緬甸和澳洲海岸的159株珊瑚礁進行檢查。他們發現有1/3的樣本上纏有塑膠,印尼珊瑚礁比澳洲大堡礁嚴重許多,因為澳洲對塑膠垃圾的管理較佳。
與塑膠特別有關的疾病是骨蝕病(Skeletal eroding band,SEB)、白化症(white syndrome)和黑帶病(black band disease,BBD)。具有複雜分支結構的珊瑚是幼魚重要的成長環境,但被塑膠纏繞的機率是八倍高。
科學家們只能記錄長度超過5厘米的塑膠垃圾,沒有評估塑膠微粒的影響。蘭博更警告:「水中還有許多其他污染物(如有毒化學物質),可能和塑膠一樣危險,只是你看不到。」
蘭博說,往好的方面想,人們可以採取直接行動改善塑膠污染問題。「研究結果告訴我們,使用免洗塑膠前請務必三思,並想想它接下來可能會流落何方。這是很重要的小事。」
研究人員估計,除非有積極作為,否則到了2025年,亞太地區珊瑚礁的塑膠污染將再增加40%。真正的數字可能會更高,因為中國和新加坡不包括在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