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28線,一條貫穿高雄連接著山與海的省道,知道的人寥寥無幾。馬頭山,一座位於台28線的獨立山頭,更是沒有人特別注意它。不過這座山有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就藏在一片片廣大竹林裡…
2018年1月3日,高雄馬頭山下,有場「搶救馬頭山-藝文界齊聚開講」的活動。活動領袖陳玉峯,是台灣生態界的學術泰斗。這天一早,他先帶領大夥爬上馬頭山山頂,隨行還包括名導演王小棣和柯一正。
站在山頂上,陳玉峯睜大眼睛環顧四周。他說,「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馬頭山,以這裡為中心,在周圍五公里畫個大圓圈,明顯可以看到馬頭山位居最高點,正所謂鶴立雞群。」
為什麼要辦活動搶救馬頭山?源於發生在2015年中,廢棄物處理業者富駿公司,向高雄市政府申請開發乙級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選定地點,就在馬頭山東側正下方28.7公頃的凹地上。
業者之所以會選這裡做掩埋場,是因為這一帶屬於古亭坑層的泥岩地質,透水性差。不過後來,當地居民和應用地質技師陸續發現,有八處砂岩透鏡體、砂泥互層的區域。簡單來說,馬頭山就像是古亭坑層的綠洲,而綠洲上的關鍵植物,是叢生茂密的刺竹林。
針對刺竹林,陳玉峯認為,「在原住民馬卡道族的語言,刺竹叫做Ta-kao,就是我們常聽到台語說的『打狗』,所以高雄這個地名,事實上是延續整個台灣西南半壁最重大的生態體系,也就是台灣原始的刺竹林。」
陳玉峯是植物學者,也是人文專家,在他眼中,馬頭山的刺竹林,不只是台灣原生種,更是西南部丘陵地區的生態瑰寶,蘊含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可是大多數的人,卻忽視了刺竹林的價值,甚至還以為是人為開墾後的景觀,連台灣頂尖陸蟹專家,也曾經這樣誤解。
劉烘昌是世界知名的陸蟹學者,他承認自己小看了刺竹林的生態意義。「過去我們台灣所有的動物學者、植物學者,對這樣的竹林,可能就跟我之前一樣,誤以為這是人工種植的環境,直到這次馬頭山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開發案出現,反掩埋場自救會自力救濟架設自動照相機,拍到許多珍貴畫面,我們才發現,這裡真的是台灣低海拔的動物天堂。」
劉烘昌第一次到馬頭山是2017年11月初,他在五天內,利用不同時段踏查現地,每次都有豐碩成果。「我自栩是世界頂尖的陸蟹生態專家,我有信心講這樣的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花那麼多時間與心血研究陸蟹。雖然只有在2017年11月來了兩趟,但我很幸運地碰到乾旱季節難得的降雨,在11月12號清晨、天亮前跟天亮後,發現到大量的厚圓澤蟹在地表活動或在洞口。」
其實,厚圓澤蟹是1994年發表的台灣特有種蟹類,被學術界認定「地理分布狹隘且族群數量稀少」,零星分布在西南部惡地的河川支流或小野溪。可是劉烘昌看到跟既有文獻描述很不同的現象,隨處可見的洞穴、滿地都是食蟹獴吃剩的殘骸,還有雨後出現的活體,這樣的族群量與生態現象,讓他如獲至寶。
為了拼湊馬頭山厚圓澤蟹的全貌,劉烘昌試圖在崎嶇不平的陡坡、山溝中,尋找螃蟹生存最需要的生命之泉。他邊走邊說:「你看這個石頭上面的苔蘚植物,苔蘚植物有性生殖的時候,精子要透過薄薄的水膜游泳到雌生殖器去跟卵結合,你看這石頭上到處都是苔蘚,而且現在還很多苔蘚是很翠綠的狀態,這也就是區域含水性很高的特徵。」
水源養活了螃蟹,也養活以螃蟹為主食的哺乳類——食蟹獴。從2015年8月起,自救會在場區預定地內架設自動照相機,拍到許多食蟹獴在山溝活動的畫面。除了食蟹獴,自救會還拍到覓食中的白鼻心、正在吃蛇的大冠鷲、揹著寶寶的穿山甲,和母子共同出遊的梅花鹿,這些調查資料都是過去不為人知的生態資源。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國禎解釋,當都市化、工業化越來越集中,人類逐漸離開深林(深山區域的森林,簡稱深林)、農村,如馬頭山山區這樣一處地方,反而讓生態有機會回到原樣。植物專家楊國禎,也進入掩埋場預定地調查。他在馬頭山發現岩生秋海棠、旗山艾納香、羞禮花、大葉捕魚木等稀有植物,更進一步證明,馬頭山真正從人類手中解放了。
然而,掩埋場是一種鄰避設施,也因此馬頭山地區的斷層帶、地質特性、生態環境衝擊,以及地下水是否會被污染的問題,在在都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當地居民,更擔心自己的家鄉一夕變色。
2017年8月29日、12月21日,在高雄市環保局舉行掩埋場開發案的環評大會。場外聚集許多反對的民眾,也有一些是贊成的里民。而富駿公司一再重申,開發過程一定會保護環境,該公司顧問侯志勳表示。「我們採用的是階段式施工,不是一次大型完整的開發,其次也會在整個基地範圍,留10.56公頃占基地面積36%的空間,做為不可開發區跟保育區。未來正式營運也會在適當位置,大概每隔100公尺就會做生態水池,因為水源對生物是很重要的。」
高雄市環保局綜合計畫科科長許錦春表示,針對自救會所提出的動植物生態資料,目前已經送進第48次與第50次的環評委員會。
部分環評委員要求業者提出補充資料,像是補強泥岩的實驗、掩埋體的穩定分析、生態調查的方法與結果,現在只要等業者將以上資訊納入環說書,就會展開下一次環評大會。
掩埋場可能就蓋在馬頭山,反對方、贊成方劍拔弩張。有沒有人想過,這裡的動植物或許也有牠們的立場?
逆光下,竹林隨風搖曳、竹葉沙沙作響。如果沒有人類、沒有廢棄物、沒有掩埋場,馬頭山在漫長的時光流轉下,無論如何變化都是大自然的傑作。泥岩、砂岩構成了生命舞台,雨和水氣打造出動植物的生長環境,人類曾經在其中與萬物共存。馬頭山,其實是座很平凡的山,但它無價,因為它蘊含的秘密,提醒人類學習限制自己的行為。
公視 我們的島【馬頭山的生態秘密】
02/26(一) 22:00首播
03/03(六) 11:00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