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年學子募集綠能創意的「小水力發電」設計比賽,13日在台大水工所實驗室舉辦第二屆初賽,共有來自大專、高中職的27組隊伍參賽,將選出10隊前往花蓮南華村的吉安水圳進行實地比賽。
比賽由台大水工所、台灣環盟等環團聯手發起,經濟部能源局、水利署,農委會農村再生基金與環保署等政府單位也支援。
台灣再生能源聯盟副理事長陳秉亨指出,這一次的參賽隊伍數目比起上一屆是倍增,更有幾組是將上一屆的設計再做改良。雖然去年比賽後還沒有任何一個機組持續發電,不過他相當期待,今年能有機器留在吉安水圳實際運作。鄰國日本從2005年開始成立「全國小水力利用推進協進會」,同時推動農村小水力發電應用,也促進農村社區發展。陳秉亨表示,辦這個比賽,期待的是將科學教育與實務應用相結合,希望參賽者未來可以成為第一波台灣水小力發電的人才。
參賽隊伍親手組裝各自的小水力設備,在台大水工所的室內水槽運轉並向評審說明。包括發電效率、設計創意、使用再生資材、建造成本、結構強度都是評分的項目。
27組隊伍中,有多達四組命名為「用愛發電」,可見能源議題爭議,在青少年學生之間也獲重視。不過,多數參賽者坦言,在比賽之前,他們的小水力設備並沒有實際下水過,因為學校與住家附近並沒有適合試驗的場合,他們只能用手、用電扇試著轉動。是否能夠順利發電、效果會是如何,要待比賽才能知道。
大甲高中「霹靂卡霹靂」團隊由六個建築科的高中女生組成,他們的四個水輪車,分別利用了回收啤酒罐與壓克力板,希望相互結合下能夠發出更多的電力。指導老師林郡丞表示,得知這個比賽資訊後,希望給學生多方嘗試的機會,而鼓勵他們參賽。「我本來也並不瞭解水力發電」,林郡丞坦言,但在陪同學生發想、討論的過程中,以力學的專業協助學生找出可行的方案。
桃園武陵高中學生戴子頡獨身一人參賽,他的發電機組是螺旋的形式,與絕大多數參賽者選則的水輪車形式並不相同。戴子頡表示,他是從阿基米德水車的概念出發,認為螺旋形可能更穩定,而且考量了溝圳中的魚類,留下通道讓魚可以游過。
經濟部長沈榮津指出,台灣的電力發展就是始於水力發電,第一座水力發電廠就在烏來,供給台北城夜間的燈火。目前水力發電的裝置容量仍有11.2%佔比。「流過去電就發出來啦,」沈榮津表示,水力發電有乾淨、不排碳的優點,還有啟動快、夜間離峰時段抽蓄儲能等,作為調度的重要來源。
沈榮津表示,雖然在台灣,大型水力的部分台電都已開發,但是小水力還有待開發,例如灌溉渠道就有潛力,經濟部目前正在推動中。能源局主秘蘇金勝亦表示,目前正在研議修改法規,未來水力發電的範圍將會再放大,並與既有水利設施結合,例如雨水、大樓水塔等。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認為,以破壞方式開發水資源的思維已經過時,現在是尋求雙贏的時代,因此期待小水力計畫,盼這個比賽能讓低碳永續的概念在社區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