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待驗證 珍愛藻礁公投之後 三接減空污、生態保育之路仍長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還待驗證 珍愛藻礁公投之後 三接減空污、生態保育之路仍長

2021年12月23日
文:孫文臨(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喧鬧一時的2021公投以四案皆未通過落幕,珍愛藻礁公投雖功敗垂成,卻成功逼出經濟部的三接「再外推方案」,及中油10億藻礁保育基金,都是此役成果。公投之後的路還很長,再外推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會不會傷害大潭藻礁生態系,是否真能減燒500萬噸燃煤達到減碳及減空污的效果,仍需要全民共同監督。


三接將繼續在大潭海域興建,經濟部能否落實保育藻礁的承諾,有待檢驗。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珍愛藻礁公投逼出三接再外推方案  環境影響有待專家審查

2017年中油規畫在大潭海岸興建三接,環評時卻發現大潭藻礁生態豐富,保育團體多次抗議,中油不得不提出「迴避替代方案」,將開發面積縮小1/10,仍未能通過環評,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卻喊出「三接換深澳」,以官派委員投票強勢通過環評。

保育團體未因此放棄,持續透過行政訴訟管道與政府打官司,並提出文化資產、自然地景、野生動物保護區等申請,也在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等政府機關外,舉辦上百場的記者會呼籲舉行聽證會,始終未獲政府採納。2020年以「最後手段」提出公投,獲得70萬份連署成案,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生態保育公投。

公投成案後,逼出經濟部的「再外推方案」,將三接由離岸700公尺外推到1200公尺,主張對藻礁的影響降到最低,能讓經濟與環保雙贏,但另一方認為,再外推方案仍會影響大潭藻礁生態,且當地海象不佳恐影響能源穩定,應遷址台北港,最終保育團體得到390萬同意票,未過495萬張的公投門檻,也少於不同意的416萬票。

三接公投未通過,可繼續在大潭海岸施工,卻已影響了政府的三接工程,是四案公投中唯一已實質改變政策的公投。

潘忠政表示,雖然對於公投結果感到難過,但仍會持續監督藻礁保育工作。李蘇竣攝
公投結果出爐後,潘忠政表示,仍會持續監督藻礁保育工作。本報資料照,李蘇竣攝

「看似失敗了,但又何嘗不是成功?」領銜人潘忠政在公投結果出爐後說,會謙卑接受結果,並持續監督政府的三接再外推及藻礁保育工作。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則表示,三接案在開發過程未能充分溝通、出現程序瑕疵,最後演變成公投爭議,希望政府能記取這次經驗,別讓公民團體未來非得用公投才能逼出更好的方案。

中油承諾藻礁保育、經濟部承諾減煤減空污  仍需長期監督

三接再外推方案目前仍在環保署進行「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的審查,有環委擔憂棧橋的設計造成突堤效應、泥沙淤積,要求中油提出減輕對策,及改善復育措施,也需補充整體海岸管理規畫。再外推方案對大潭藻礁生態的環境影響有多大?完工後是否真如中油主張不會發生突堤效應、能維持大潭藻礁生態功能?會不會因為海象氣候不佳而「斷氣」?都尚有待2025年完工後的長期驗證。

中油在公投前多次強調「中油在、藻礁就會在」,還會投入10億元盡力保護大潭藻礁,透過友善環境工法讓三接與藻礁共存,但承諾容易,能否落實才是重點。

例如2020年施工時,中油就兩度發生工作船擱淺事件,更刮除大面積原本承諾不會施工的藻礁生態熱區,連柴山多杯孔珊瑚也有受損,未來三接工程會不會再影響藻礁生態?中油所規劃的生態保育作為能否真的維護藻礁棲地的生物多樣性?也需要生態學者及環保團體的持續觀察。

此外,經濟部以三接有助於「減煤減碳減空污」、「減少南電北送」作為說帖,成功催出中南部縣市的不同意票。但燃氣發電仍會排碳、排放空污,且空污成因不只燃煤電廠,若用電量持續成長,未來北部電力是否能夠自給自足、能否持續減少500萬噸燃煤發電、透過燃氣機組改善空氣品質、減少碳排,仍有待全民監督。

公投讓能源轉型議題成為社會焦點  下一個公投爭點會是誰?

隨著2025年能源轉型目標倒數,再生能源所需要的大面積土地及海洋,持續與農地、環境競合;增加燃氣發電與天然氣接收站的需求,下一個引爆的爭議,恐怕是基隆外木山的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台中港外的五接也涉及白海豚棲息環境;台灣產業持續高漲的電力需求,很可能對蔡政府的淨零碳排及能源轉型帶來新挑戰。

從2018年的以核養綠、反深澳燃煤電廠、反火力發電公投,到2021年的重啟核四與三接遷址公投,公投讓能源議題躍上媒體版面,成為社會爭執的焦點,也是民意對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的監督,能源轉型的路徑儼然成為全民關注的話題,未來可能還有更多的能源公投,將持續激起台灣社會對電力使用的討論。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