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敬庭、詹家嘉、林立/謹慎使用「NBS自然為本解方」,遠離漂綠陷阱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林敬庭、詹家嘉、林立/謹慎使用「NBS自然為本解方」,遠離漂綠陷阱

2023年07月07日
文:林敬庭(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碩士生)、詹家嘉(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生)、林立(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碩士生)

「以自然為本的基礎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 NBS)」是處理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流失的環境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不少公司已開先鋒執行NBS,然而數家國際知名企業如殼牌、雀巢卻因此招致「漂綠標籤」——究竟是什麼情況下使用NBS有可能觸及「漂綠」地帶?又該如何避免?

秘魯的阿蘇爾山國家公園。圖片來源:Venegas P, Torres-Carvajal O, Duran V, Queiroz K/維基百科
秘魯的阿蘇爾山國家公園。圖片來源:Venegas P, Torres-Carvajal O, Duran V, Queiroz K/維基百科

一、環境危急狀態引國際重視NBS,數家知名企業跟進應用

在全球面臨暖化與氣候危機時,「以自然為本的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 以下簡稱為 NBS)」的概念由世界銀行首次提出。它是一種兼顧人類福祉與生物多樣性效益的方案,旨在藉由保育、復育以及永續經營自然生態系的同時,有效解決社會面的挑戰。由於NBS扣合氣候變遷調適議題,近年愈受國際矚目,202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締約國大會(COP27)更點名NBS,提倡擴大規模。

不過對於企業而言,NBS的重要性是什麼呢?簡言之,企業對環境的責任將不只限於碳排放,還要包含生物多樣性——將在2023年9月推出的「自然風險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NFD)」最終建議框架正是關鍵提示。在不久的將來,公司除了應轉型為低碳營運模式,亦須考量生物多樣性損失對自身營運的衝擊。

因此,以生態為基礎的NBS未來很有可能會成為企業的因應手段,也有助帶動企業正視對生態系的影響,甚至是展開積極行動增加生物多樣性。

二、為何響應NBS,卻引致漂綠質疑?

各大跨國企業已開始響應NBS,如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雀巢(Nestle)、殼牌(Shell)在官方網站或報告書提及NBS用以實踐氣候變遷調適與減緩。然而在相關報導之中,不乏漂綠探討,像是以自然為本的碳權與新興的生物信用額度 (biocredits)

漂綠(greenwashing),即「對外正向溝通其環境作為,但環境表現實際上卻差強人意」的矛盾行為,更詳細的定義可根據加拿大環保研究機構TerraChoice所提出的「漂綠七宗罪」 說明[1]而英國牛津大學則聚焦NBS碳抵換專案五大誤用方式此類作為亦將助長漂綠發生

以下將列舉因不當執行、投資或宣傳應用NBS專案,招致漂綠(greenwashing)標籤的企業案例。

1. NBS 不當設計,負面影響自然生態:

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能源集團(TotalEnergies)在剛果種植生長快速的金合歡,由於選用非本土樹種,且計畫20年伐林,此舉標榜的固碳效益恐淪為漂綠。執行NBS以增加碳吸存之前,若未先了解自然生態系統,將規劃出不當的植樹策略,反而增加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且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

2. 投資不可信的NBS碳信用專案:

另一石油公司巨頭殼牌(Shell)投資的NBS,秘魯的阿蘇爾山國家公園碳信用專案具有碳權核發過量的問題。該專案藉由「種植可可和咖啡的新混農林系統復育退化森林」供應殼牌370萬公噸的碳信用額度,成為該公司至2023年投資的前三大碳權專案;然而該專案雖經有VCS認證,荷蘭環團Milieudefensie指出在基線設定、外加性評估與專案假設皆有疑慮(如圖一)。這代表驗證機構核發之碳權超出專案所承諾的額度,也使企業所承諾的氣候行動大打折扣。


圖一:秘魯的蘇爾山國家公園碳信用專案存疑

3. 以宣傳NBS之名,助長高碳排事業:

此外,殼牌也因誤用NBS的概念,面臨漂綠關卡——2019年殼牌啟動之Shell Go+計畫,供應消費者藉NBS碳權抵消排放量的「低碳燃料」,鼓勵消費行徑為「對碳抵換的貢獻」,協助企業「降低淨碳足跡」;2022年的永續報告書中,殼牌亦延續同樣的說法,強調消費者買下殼牌燃料,等同擁有「購買高品質碳權的機會」,得以「彌補」產品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

2022年殼牌單在範疇一的碳排放量便達5100萬公噸,但此舉不僅未坦言NBS碳匯的有限性——固碳/減碳量遠小於化石燃料產品的碳排放量,更恐增加銷售燃料的獲利,轉移能源去碳化轉型的迫切責任,無益殼牌減少營運活動的總碳排放量,延緩全球淨零碳排進程。

三、以IUCN的NBS全球標準檢視專案,可以看出是否有漂綠嗎?

那麼究竟要如何看出NBS專案是否具有漂綠風險?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為IUCN)2020年出版「自然解方的全球標準(IUCN Global Standard for Nature-based Solutions)」內涵八大原則與28項細則(對應圖一),可供執行者從初步構想到實作階段,自評專案品質,同時也能達成避免誤用NBS概念的目的。

由於目前尚未有一套方法學可完整檢驗NBS是否涉及漂綠,筆者試用此全球標準作為評估框架,分析具有漂綠爭議的Kariba專案,發現僅透過IUCN所提供的NBS全球標準,難以偵測出專案是否有漂綠風險,只有部分漂綠行為可被辨識。

因此,理論上IUCN提供的原則可以確保專案的品質,但仍無法保證使用者在投資或實際操作NBS時可免於漂綠質疑,反應使用端在評估時仍須納入更多篩選漂綠的指標或機制。


圖二:自然為本解方的8項全球標準。

四、避免NBS落入漂綠的要點

為了避免「響應NBS的美德」因不自知受詬病為「漂綠工具」,在此根據上述NBS漂綠案例,總結企業應注意的三大環節永續規劃、購買/執行NBS專案對外聲明NBS避免因不熟悉NBS,而誤觸漂綠誤區。

首先,企業須注意自身在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永續規劃是否足夠積極,如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若屬於難減排或高碳密度的產業,在響應NBS時更應留意是否有開始努力降低對環境造成衝擊之作為,或加速進行永續轉型之規劃,若無,則容易招致外界質疑企業利用NBS「分散注意力」。

當企業購買NBS碳信用投資專案,或以主導者或合作單位的身分深入NBS專案的執行決策時,須審視專案品質,免於對生態與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或產生不實效益。

作為NBS碳信用專案購買方,保障專案品質的入門做法是挑選經由國際獨立機構標準所認證的專案,不過這些認證並非萬無一失,尚應檢視碳信用易出現疑慮的五大議題:基線設置、永久性、碳洩漏、外加性、效益量化。透過專案設計文件(Project Design Document, PDD)揭露之資訊,可審核NBS碳信用專案是否模糊、誇大或造假相關資訊而觸犯漂綠界線。

1. 基線(baseline)設定:

專案尚未開始前的碳排放/儲存量與土地利用方式為基線情境,藉此推估該地若照舊經營之未來碳排放/儲存量,以對照專案啟動後的改變,進而計算碳信用額度。須特別注意基線是否為捏造,或未來狀況刻意以 最惡劣的情境模擬。

2. 永久性(permanence):

永久性代表可長期維持的減碳或固碳效益。由於解方 類型不同,其保存碳的時間長度各異,如微軟(Microsoft)將碳信用項目根據持久性(durability)區分為三級,依此把關投資碳權之永久性。此外有專案可能因忽略天然災害風險,或後期經營不善,導致最後效益之持久程度未如預 期,而無法兌現等量碳權。

3. 碳洩漏(leakage):

因為專案執行而在其邊界之外增加碳排放量,即碳洩漏。常見的碳洩漏成因有兩種,一為對牽涉碳排之產品需求轉移至其他市場滿足;另一種則是在專案地區內破壞生態、製造碳排等活動改至其他地方進行。

4. 外加性(additionality):

單論NBS的外加性,是指其執行前後是否因此產生額外實質效益,如碳匯量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加等。檢視NBS碳信用專案的外加性,須另外注意是否因售出碳信用獲取資金才得以進行該計畫,若無,則代表這些買方挹注的資金並未產生額外的正向影響。

5. 效益量化:

檢視NBS減碳與其他共效益之實際成果,可透過確認專案使用之方法學,以及是否經由外部可信單位驗證資料真實性。若專案具有監測、報告與驗證(MRV)機制,評估碳匯量較為公平透明。

除此之外,無論是NBS碳信用購買方或專案執行者,皆須把關專案在生態社會影響與人權正義的實踐情形。在審核這兩項目時,仍可利用IUCN的「自然為本解方的全球標準(IUCN Global Standard for Nature-based Solutions)」作為評比專案設計品質之評估框架,並輔以其他工具驗證專案成效品質。

6. 生態社會影響:

若購買碳信用專案,可搭配其他公開網站驗證該項目資訊正確性,如:應用Global Forest Watch全球森林監控系統確認森林相關NBS專案在實施地區與周邊的毀林改善狀況。針對握有更多專案資訊的執行方,可利用歐盟的「評估自然為本解方的衝擊:實作手冊(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Nature-based Solutions:a handbook for practitioners)」依循指標及方法學,針對不同類型的社會與自然挑戰[2],具體地評估專案所產生的影響。

7. 人權正義:

檢視投資/執行之NBS專案與社區的合作是否取得建立在對等的基礎上,賦權當地社區人民,並秉直公平且平等的原則分配利益。若專案牽涉到原住民族群,更須注意專案是否根據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的自由、事前、知情同意原則(free, prior, informed consent,簡稱FPIC)進行。此外,積極納入利害關係人參與也是可避免專案侵害人權的重要流程——NBS非任憑一己之見可操作專案,反是從規劃到後續經營,皆須聽取社區想法、考量專家建議等各方意見。

最後,針對公司對外宣傳NBS的環節,則須如實呈現專案資訊,且謹慎應用。成果不宜過度渲染,而是實事求是地說明;即便有未達預期的狀況發生,建議積極提出調整NBS專案執行或碳信用購買的方案,而非隱匿實情。

結語:謹慎使用NBS,遠離漂綠陷阱

當許多企業開始響應NBS,相關爭議也逐漸浮現。經過國際獨立機構認證、 IUCN全球標準評核之NBS專案,還是會有抓不到的疑點,而就算是品質優秀的NBS專案,公司藉其建立永續形象的方式若不恰當,仍可能遺留為受指控漂綠的後患。因此,在響應NBS之前,建議企業可建立一套內部評核機制,審視自身永續規劃,針對七項目——基線設置、永久性、碳洩漏、外加性、效益量化、生態社會影響以及人權正義——控管購買/執行NBS專案之品質,以及把關對外聲明NBS說法。

惦記著漂綠定義,才能避免落入漂綠嫌疑。在響應NBS時,能確保對環境社會 產生實質正面影響,並正確有效地對外溝通,有助真正落實永續發展。

※本文特別感謝: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及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
邱祈榮副教授。

註釋

[1] 漂綠七宗罪分別為:1. 隱瞞事實2. 無憑無據 3. 含糊不清 4. 虛假標籤 5. 文不對題 6. 兩害相權取其輕 7. 謊言欺瞞

[2] 「評估自然為本解方的衝擊:實作手冊」的評估指標與方法學主要針對12項領域制定,分別是:氣候韌性、水資源管理、自然與氣候危害、綠地管理、生物多 樣性、空氣品質、地方再生、永續城市轉型、參與式規劃與治理、社會正義與社會 凝聚力、健康和福祉,以及新的經濟機會和綠色工作。

參考資料

  1. IUCN. (2020). Guidance for using the IUCN Global Standard for Naturebased Solutions: first edition (First ed.)
  2. IUCN. (2022). Egyptian COP27 Presidency, Germany and IUCN announce ENACT Initiative for Nature-based Solutions
  3. CSR@天下/什麼是 TNFD?TNFD架構跟TCFD差在哪?一次搞懂「自然相關財務揭露」【永續會研究室】
  4. TNFD. (2023, April 17). TNFD releases fourth and final beta framework – TNFD.
  5.  Elgin, B., Marsh, A., & De Haldevang, M. (2023, March 24). Faulty Credits Tarnish Billion-Dollar Carbon Offset Seller. Bloomberg.com.
  6. 天下雜誌/最新交易工具「生物信用額度」真能救地球?或只是幫企業漂綠?
  7. The drivers of greenwashing.
  8. de Freitas Netto, S.V., Sobral, M.F.F., Ribeiro, A.R.B. et al. Concepts and forms of greenwashing: a systematic review. Environ Sci Eur 32, 19 (2020).
  9. Nature-based Solutions Initiative. (2021, April 7). Nature-Based Solutions Initiative | On the misuse of nature-based carbon ‘offsets.’ Retrieved May 30, 2023,
  10. 商業周刊/最新「漂綠」實例:種樹!全球樹量暴增4000%,竟無助於地球,為什麼?
  11. Veldman, J.W., Overbeck, G.E., Negreiros, D., Mahy, G., Le Stradic, S., Fernandes, G.W., Durigan, G., Buisson, E., Putz, F.E. and Bond, W.J., 2015. Where tree planting and forest expansion are bad for biodiversity and 15 ecosystem services. BioScience, 65(10), pp.1011-1018.
  12. Fleischman, F., Basant, S., Chhatre, A., Coleman, E.A., Fischer, H.W., Gupta, D., Güneralp, B., Kashwan, P., Khatri, D., Muscarella, R. and Powers, J.S., 2020. Pitfalls of tree planting show why we need people-centered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BioScience, 70(11), pp.947-950.
  13. Cordillera Azul National Park, Peru, South America. (n.d.). Shell. Retrieved May 14, 2023, from
  14. Kill, J. & Counsell, S. (2020, October 14). Report: How Shell is using Nature Based Solutions to continue its fossil fuel agenda. Milieudefensie.
  15. Chart generator - Shell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2. (n.d.). Shell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2. 
  16. Drivers set to go carbon neutral with Shell. (2019, October 10). Shell.
  17. Shell. (2022). Shell plc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2.
  18. Seddon, N., Turkelboom, F., Smith, P., Key, I., Chausson, A., Girardin, C. a. J., House, J. I., Srivastava, S., & Turner, B. (2021). Getting the message right on nature‐based solutions to climate change. Global Change Biology, 27(8), 1518–1546.
  19. IUCN。(2021)。IUCN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
  20. Cohen-Shacham, E. W., G.; Janzen, C. and Maginnis, S. (2016). Naturebased solutions to address global societal challenges. IUCN.
  21. Tilmann Silber. (2011). The Kariba&REDD+&project CCBS Project design document (PDD). 17
  22. 今周刊/碳中和大哉問》碳權有分哪幾種?企業要如何購買碳權?一文看懂淨零路上,不可不知的事-ESG 永續台灣。
  23. Shell. (n.d.). (2023). Ensuring High Quality Nature-based Carbon Credits.
  24. 環保署(2019)。AR-AMS0001 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AR-TMS0001 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
  25. Microsoft. (2022). Microsoft carbon removal. Microsoft Carbon Removal: An Update with Lessons Learned in Our Second Year - March 2022
  26.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2021).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nature-based solutions – A handbook for 18 practitioners,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7. Kumar, P., Debele, S. E., Sahani, J., Rawat, N., Marti-Cardona, B., Alfieri, S. M., Basu, B., Basu, A. S., Bowyer, P., Charizopoulos, N., Gallotti, G., Jaakko, J., Leo, L. S., Loupis, M., Menenti, M., Mickovski, S. B., Mun, S. J., GonzalezOllauri, A., Pfeiffer, J., . . . Zieher, T. . (2021). Nature-based solutions efficiency evaluation against natural hazards: Modelling method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Sci Total Environ, 784(147058).

論壇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環境資訊中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