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裡的偉大:《瑞秋.卡森:自然的證人》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平凡裡的偉大:《瑞秋.卡森:自然的證人》

2007年09月09日
作者:廖鴻基

Rachel Carson: Witness for Nature瑞秋.卡森撐起癌症病痛,以證人身分出席參議院「環境危險因子聽證會」。她把握機會,將自己對大自然的願景化為政策,改變人們看待自然的方式…… 早在瑞秋寫成《寂靜的春天》以前,她就期待這一刻的到來。

這本《瑞秋.卡森:自然的證人》傳記,讓我們得以縱觀一位知名人物的生命歷程,並從中得到省視與啟發。瑞秋兼具科學與文學專業,被譽為「科普」代表人物;傳記作者自然得避免違反瑞秋寫作的嚴謹及查證態度,使得這本傳記不得不以事事有據,且儘量以低調的筆觸作大篇幅布局。

閱讀30多萬字格局的傳記,也許稍感沉重,但也因而將瑞秋的一生――占絕大比例的困頓與波折如實呈現。書中的瑞秋,讓我們覺得她不過是個平凡人,與你、我一樣會抱怨、有情緒;受家庭困境牽扯了一輩子;茫然、摸索、碰撞幾乎貫穿她的一生;波折、挫敗是她生命的常態……

我們讀到,逆境並不全然是負面因素,貧困塑造她沉默獨立的個性:從小,瑞秋是個自得其樂與田野為伴的孤單小孩,但是,從「自得其樂」到成為改變人類對待自然態度的重要人物,之間的起落過程,讓我們看到平凡裡的偉大;如瑞秋在潮間帶所觀察的生命現象:「那毫不起眼、俯拾皆是,但幾近永恆的世俗生命。」簡直就是她一生的寫照,亦是這部傳記動人之處。

一個生命的成功與否,因素頗多,也許憑藉幾分天賦,但書裡我們讀到更多的是,一個人意念格局的不斷開展。青少年時代的瑞秋,深信智慧與自我價值遠比物質財產重要;她也認為,心智的浪費好比自然資源的揮霍。大學時代,她的生命方向有了個大轉折――從文學轉向科學,甚而幾近放棄了從小立志成為作家的夢想。這條路走得算是顛簸,但也因緣科學訓練,瑞秋接觸了海,並學得準確、扎實的態度及視野。

幾乎是窮途末路下,瑞秋通過考試成為漁業署「科學撰稿人」。工作結合天份、所學及興趣,以為生涯的顛仆至此落定。但是,退稿是瑞秋重拾筆桿後屢見的挫折,文學或科學,之間的拔河角力,是她必須解決的困擾。最難之處,亦是機會升起之處。瑞秋融通這兩個領域,使她的文章不僅具備科學的明確,同時也充滿詩意;科學與詩篇的微妙綜和體,成為她作品獨樹一幟的風格。

她作品中所開展的生態視野,符合了戰後不再富裕的社會渴望。《海風下》、《大藍海洋》、《海之濱》、《寂靜的春天》等作品一一暢銷,使瑞秋成為廣受歡迎的知名作家。她從小立志成為作家的夢想,歷經無數迂迴曲折後,終於成真。

她說:「自然之美與奧祕所帶來的精神力量,是我在人生的黑暗時刻,自我安慰及釋放壓力的方式,我在這裡頭找到了足以面對混亂世界的安定力量。」瑞秋一生的波折,相當應驗於她的生態觀:「生命這張圖,是由生物的求生本能所展現,機會是其間揮灑的筆…… 生存下來的只是剛好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位置;其他,只是比較不幸而已。」

成功是掙扎加上機會形成的。瑞秋的掙扎並不因書寫成就而歇止,聲名同時也是重擔,雖然她自覺作家也是普通人,但她的掙扎持續了一輩子。尤其是為警醒濫用DDT等殺蟲劑造成的環境危機所寫的《寂靜的春天》,引來農藥團體甚至政府相關部門全力且無情的反擊。但經由嚴謹周詳的調查所寫成的這本書,加上正確的道德控訴,讓對手幾近無從反駁;只能毀謗她。

這時的瑞秋病痛纏身,她最光采的十年,也是痛苦、悲劇、問題與重病集中的十年;她感嘆說:「如今有機會作許多事,身體卻已經如此衰弱……」那天早上,出席聽證會的瑞秋,表面看來或許只是一個平凡人,但她的證詞如同她對自己,對大自然的恢宏願景。

迎向每一場戰役…… 如所有的生命,認真不懈,直到生命循環的盡頭。數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瑞秋走在海灘上觀看與聆聽自然的影子;看見她一次次朗誦、修正她的每份文稿;看到她挺身為每一場機會奮戰…… 這部傳記讓我們特別感知:再如何平凡微渺的生命裡,都蘊含著偉大的韻律。

 

《瑞秋.卡森:自然的證人》      《瑞秋.卡森:自然的證人》
 Rachel Carson: Witness for Nature

  • 作者:琳達.李爾(Linda Lear)
  • 譯者:高子梅、 鄭景文
  • 出版社:晨星出版
  • 出版日期:2007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