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妳出車站往前走……會看到一家和服專賣店,我騎腳踏車過去跟妳會合。」
2007年6月,一個人投宿在東京的民宿,熱心的民宿老闆娘林太太是台灣人,長住在日本已經幾十年的時間。順利碰到面後,發現她的腳踏車有一點不同,不只車頭有籃子,在椅墊後面的位置也安裝了一個籃子。「放上來吧!」她示意我把行李箱放上後座,雖然心裡感到很疑惑,仍然跟她合力把行李箱抬上後座放妥,然後由她牽著腳踏車,一起往民宿的方向走去。
事實上對我來說,車站到民宿的距離並不短,走著走著從站前的商店街來到純住宅區,環境也漸從嘈雜變為安靜。後來幾天在這一帶出出入入時,每天我都要走上一段不短的距離來到JR車站,開始一天的行程,這段路程比台北的家到捷運站還要遠。
每天這樣走,特別在早上會看到幾個日常生活的景象:走路的人、騎腳踏車的人、在人行道上整齊排隊等公車的人。以前久聞東京的大眾交通四通八達,直到這次住在小社區中的民宿才體驗到,車站並不一定距離住家很近,但人們還是願意走路或騎腳踏車前往車站。我曾經思考過是不是在日本騎機車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此騎機車的人很少,可是日本的電視也作機車廣告,跟台灣差不多的宣傳方式,強調機車很帥氣、馬力如何等等。
或許跟民族性加上從小的教育有關吧?
其實不難從日劇或電視節目上感覺出,日本人是一個很會「顧自己」的民族。曾經在他們的山林美景中看過長得又直又高的樹木群,但鳥居或城內支柱採用的木頭來源卻是台灣。民族和個人一樣,都有不同的性格,姑且不去批評,我想,日本人會自然而然地走路、騎腳踏車、人擠人地搭乘電車,是因為他們願意去愛護自己的家園。
日本是一個狹長型的破碎島嶼,相對各大陸來看面積並不大,島的四周被海包圍,自古以來便積極與海共存,也非常努力去珍惜有限的陸地。台灣也有同樣的情況。我們擁有的,就只是一個蕃薯形狀的小島而已,這是我們的家,無論政府有多少缺失或是大環境的政策始終無法令人滿意,至少我們應該要盡微薄的力,努力珍愛自己的生存環境。
台灣人的個性相對日本人來說,比較大方、不拘小節、容易接受變化,有非常多的優點,只要我們稍微學會日本人「懂得顧自己」-好比說平常容易腰酸背痛,可試看看騎腳踏車增加運動量;如果公司附近有捷運站,不妨改當個光鮮亮麗的捷運通勤族;白天走路覺得躁熱難耐的話,或許下班時多走幾步路當成散心也不錯。
旅行的途中,總是會不知不覺走上很多路,貪愛那種探險嘗鮮的快感。反觀在日常生活中,對住家或公司附近的巷弄已經很熟悉了嗎?那次在東京的旅行,每天在民宿與車站間來回,旅行就像在生活;我想,當回到自己的家與每天通往捷運的這條路上,換種心情,更細心地感受自己的地方,生活,也會變得有旅行的美妙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