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海洋水波濤洶湧的省思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深層海洋水波濤洶湧的省思

2007年10月11日
作者:林子凌(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

在立委質詢經建會與經濟部官員質詢的議場上,深層海洋水到底是不是一場騙局的話題又被質疑。主導整個產業發展的經建會副主委與水利署署長對於委員所提有關東部業者抽取的海水是否來自「溫鹽環流」的海洋深層水極力撇清,一再的強調政府的資料中從來沒有提「溫鹽環流」,並說明業者的定義就是200公尺以下,既為深層海洋水。而業者更強調抽到的水是來自東部的「黑潮」。然而,這樣的辯駁是否就能洗刷深層水產業在政府不當的產業推動政策下,所背負的原罪嗎?

首先,政府在推動深層海洋水的產業過程中,是否如經建會官員所辯稱的,真的完全沒有提及或是利用到溫鹽環流這個名詞概念來作深層海水的置入性行銷嗎?溫鹽環流雖然是一個海洋物理現象,但是只要上網路的百科全書網(如維基百科)就可以查到相關的描述,同時都會看到一個簡單的示意圖。而這個插圖很明顯的指出,溫鹽環流的深層水在太平洋只流經夏威夷後就湧升到表面成為表面流,而這個洋流並沒有流經台灣與日本。類似的海流圖卻在主導推動深層海洋水的經濟部所屬的工業研究院網頁出現。

海流圖

只是這個圖上的溫鹽環流卻畫成流經台灣與日本,很明顯的與國際認可的溫鹽環流圖有很大的出入。在工業研究院的網頁中對於深層海水的描述其實也就是來自溫鹽環流的說明。這兩個圖的差異只有兩個可能,一是工研院擁有足夠未發表的證據,證明這個環流的確流經台灣與日本。另一個可能就是工研院為了將台灣東岸的深層海洋水掛上溫鹽環流而刻意修改這個環流示意圖。

很不幸的,這個被修改過的溫鹽環流圖和描述(如2000年無污染或是工業革命之前的海水等等)一再的被無知的業者引用轉載,過去的兩年之內不斷的在媒體大力放送,以置入性行銷的方式讓民眾相信這個藍金產業的商機無限。

當這個修改的溫鹽環流圖被八卦週刊踢爆後,經濟部和業者警覺到事情不妙,多次緊急的開會後才趕快定調在200公尺以下就是海洋深層水,而花東抽到的水是流經台灣東部的黑潮,並搬出日本提倡海洋深層水的學者作為其學術資料的擋箭牌。不幸的,這樣一個說法又被海洋大學的教授在海洋深層水產業人才培訓班的演講中戳破,黑潮流經台東與花蓮,但是黑潮水根本就沒有靠近業者抽水的岸邊管線。因此,業者的管線雖可以佈到700公尺深,但是,抽到的水也只是一般普通海水的窘境。

台灣海洋深層水的議題行走到此,雖然波濤洶湧,但其真偽其實不辯自明。然而,整個事件背後所突顯的問題才是值得深思。

第一,台灣對於新興產業的引進,仍然停留在全盤模仿的階段,而不去思考台灣的適合性。經濟部與業者不斷的強調,海洋深層水飲用產業在日本已發展30年,是值得台灣借鏡。但是,同樣是很早就發展深層水研究的美國夏威夷,只停留在冷水魚貝水產養殖應用上,而相關的溫差發電與飲用水卻停滯不前呢?這些負面的問題都刻意掩飾, 在海洋深層水被戳破後,經濟部仍執意的要去推動溫差發電,還請了日本學者到台灣來開課,不斷吹噓台灣是作溫差發電商業運轉最佳地點。

第二,我們對於台灣東岸的深海實在非常陌生。雖然過去國內的學者曾對黑潮進行過研究,但是對於深達4千公尺深的海底的生物、化學、物理與地質等狀況完全無基礎資料可查。這才造成當深層海洋水的騙局被踢爆時,官員與業者只能求助於日本學者,再以高達30億的訴訟去掩蓋資料竄改與引用錯誤資訊的謬誤。

當政府在2007年為台灣未來的海洋教育定調為「美與科技的領悟,型塑擁抱變化的海洋教育」的同時,是不是應該藉由海洋深層水的事件重新省思如何對待環繞台灣的海洋,不然,教育部要「培育海洋科技新貴」的口號,會不會又是另一個騙局的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