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發展機制(CDM)不再是大企業或大城市的專利。過去不被看好的鄉間社區、未曾被納入的單位--家庭,在中國與丹麥政府合作的「方案型清潔發展機制」(Programmatic CDM,P-CDM)中,都是重要的參與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中心潘家華表示,P-CDM的推動,將有助於鄉村地區的綠化。
在發展中國家,一般社區與家庭即便想進行綠化,根本無能力吸引外國資助,而在P-CDM下,利用包裹的方式把眾多小型計畫打包,將能使國外的資金造福中國鄉村社區。昨(13)日在巴里島氣候大會週邊會議上,中國與丹麥代表合辦一場成果說明會,揭露P-CDM未來在發展中國家的潛力。
潘家華介紹說,現行《京都議定書》規劃的CDM,是由發達國家以一個大方案向無減排義務的發展中國家購買排放權。而P-CDM創新處是將許多溫室氣體減量行動(GHG reducing actions,簡稱CPA)包裝成一個方案(programme of activities,簡稱PoA)。這是中國於2006年底與丹麥政府合作開發的新嘗試。
以周口市為例,在P-CDM計畫下,該市社區居民得以用生質燃氣(biogas)取代傳統的煤炭,作為一般家庭煮食的燃料,而居民可自由選擇是否參與該計畫。潘家華說:「光靠政府的財源,無法幫助中國86%如周口市這樣尚無乾淨、高品質能源供應的鄉鎮。若能成功推行P-CDM,這部分的獲利,將有助於這些地區進一步的綠化。」
然而,潘家華亦表示,P-CDM最大的挑戰是如何進行相關整合與監督。「如何吸引上千戶的民眾參與,如何確定他們做到要求的標準,是實務上最大的挑戰。」
即便如此,丹麥代表馬迪納(Ms. Medina)仍看好P-CDM的潛力:「目前許多較落後的小國,如非洲國家,因獲利潛力不足尚未受到CDM投資國的青睞。P-CDM若在中國可行,未來發達國家的資金將更能分散於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