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講座訊息(6/13、6/14) | 海洋保育研習營(7/2) | 海洋系列文章 | 站站相連
活動報導 下一篇
小琉球海洋保育夏令營
圖/文:湯阿布
「哇!原來這黑黑軟軟的東西就是海參喔!」,一群在潮間帶觀察的孩子們,興奮的認識著原來只出現在餐桌上的海洋生物。
繼六月中旬琉球鄉公所舉辦「小琉球海洋資源保育講座暨研習營」,以宣導永續漁業概念,及凝聚鄉民對小琉球觀光發展的共識之後;更在暑假期間委託海生科技公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及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在全德國小舉辦小朋友海洋保育夏令營,將海洋環境教育往下紮根,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生長環境的海洋生物資源,進而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讓海洋保育成為琉球鄉的「全民運動」。
承辦單位精心策劃室內演講、戶外觀察及生態遊戲等多樣課程,讓海洋知識及保育觀念變的更生活化,40位學童在玩樂中學習,深刻瞭解到保育海洋的重要及刻不容緩。


趁著退潮之際,大家在清澈的海水中「尋寶」:有包子狀的馬糞海膽、渾身是刺的梅氏長海膽、及隱藏在沙底的扁平狀海膽;還有滑軟的海參,是海底最佳的清道夫,無禦敵能力的牠,在遇到危險時會射出有黏性的絲線以纏住對方,或是排出內臟誘敵,讓自己脫身。還有保護色良好的海兔,優雅的「漫步」在海藻間覓食,牠與螺類有「親戚」關係,只是貝殼已經退化。
豐富的海洋生物讓學童們大開眼界,深刻體驗小琉球的海洋資源是如此的珍貴,唯有讓孩子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感到驕傲,才能促進地方的永續發展。

幽默風趣的朱老師以豐富的肢體語言及生活化的比喻,介紹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生物多樣性包含遺傳、物種及生態系等三個層面,缺一不可。而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生活十分重要,因為在許多未知的自然中,可能隱藏著對人類有貢獻的物質,如果在還未被發現前就消失了,將是人類最大的損失。
珊瑚有海洋熱帶雨林之稱,總生產力雖高,但卻僅有2--3﹪的淨生產力,所以並沒有多餘的生物供人類使用,但人類卻大量捕捉珊瑚礁魚類、採集珊瑚等,破壞其生態系的平衡。珊瑚是如此的重要,但在人類大量破壞及氣候變遷之下,前途岌岌可危;科學家研究,每減少1﹪面積的珊瑚,就會減少2.4﹪的漁獲量,對人類影響甚劇。
朱老師語重心長的說:唯有保護做得好,才會有錢賺,提醒小朋友回家跟家長分享今天所學,共同為海洋保育盡份心力。


愛護海洋就從小動作做起,不論是成人或是小朋友,只要有心、有正確的態度,人人都可以成為海洋保育的尖兵。唯有全民一起參與這場「藍色運動」,才會留一個乾淨、又充滿生命力的海洋給後代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