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出席生物多樣性會議 直指雨林與農業的對立價值觀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原住民出席生物多樣性會議 直指雨林與農業的對立價值觀

2008年05月30日
摘譯自2008年5月27日IPS德國,波昂報導;朱以方編譯;蔡麗伶、禾引審校

生物多樣性會議現場。圖片來源:ENS有一天,巴西塔瑞納印地安原住民佛羅瑞思(Lucio Flores),夥同當地地主開車穿過亞馬遜地區。看著一大片茂密的熱帶雨林,地主說:「看看這裏,什麼東西都沒有!」

再往前開一些,當他們離開雨林,穿過一片大豆種植區時,他又說:「但是這裏就有大豆!」對地主來說,森林沒有價值,大豆卻別具意義。

佛羅瑞思在聯合國於波昂舉辦的生物多樣性會議的附屬會議中,向與會的環保人士、政府代表和記者述說了這個故事。對他而言,這個故事象徵原住民和企業界截然不同的立場。他說:「對農企業者而言,大自然沒有什麼用處,但對我們來說,森林便是全部。」

在巴西,這個對立的情況特別明顯。巴西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自然保育地-亞馬遜雨林,同時,它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乙醇生產國(主要利用蒸餾甘蔗而來的農作燃料),另外,它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的大豆生產國。

主要的環保人士均指出,過去30年來,由於甘蔗和大豆產量的快速發展,已經導致大面積的亞馬遜雨林被砍伐。摩瑞諾(Camilla Moreno)是巴西非政府組織Terra de Direitos的律師,她表示:「今日有2千1百萬公頃的巴西土地用於種植甘蔗,主要是為了製造乙醇;或者種植大豆,為了製造農作燃料或牲畜的飼料。」

摩瑞諾指出:「根據1965年制定的巴西森林法案,規定土地在30年內必須重新造林,而且至少必須有20%是原生樹種或植被。」而在亞馬遜地區,這個比例是50%。

摩瑞諾說:「在1995年伐林高峰期過後,1996年通過一個臨時性的措施,要增加亞馬遜保育區的比例到80%,但是卻沒有任何後續行動。」

巴西綠色和平組織的愛達羅(Paulo Adairo)表示,位於亞馬遜地區的36個較大的自治市中,只有20%的地主遵守這項法律規定。

根據巴西政府2005年的「農業能源計畫」中,到2030年大豆和甘蔗的種植面積必須擴大到2億公頃。這就表示,砍伐森林的情況將會持續下去。

農作燃料的快速成長並未納入波昂會議的議程內,然而,伐林卻是前者的結果。伐林現在是溫室氣體濃度上升的主要因素,也因此造成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特秋伯(Belmond Tchoumba)是環保團體「國際地球之友」森林與生物多樣性計畫的共同協調人,他說:「伐林及其所造成的生物多樣性下降,對數以百萬依靠森林生存的人們來說,造成嚴重的衝擊。同時也影響了全球的糧食安全與加劇氣候變遷的效應。」

世界上伐林最嚴重的國家分別是巴西和印尼。這二個國家同時也是最主要的農作燃料原料生產國。在印尼,種植棕櫚樹以生產農作柴油(生質柴油)是造成森林喪失的主要原因。

許多估評都預測到了2020年,印尼的棕櫚樹種植面積將擴大三倍到1650萬公頃,這表示將有98%的森林覆蓋將完全喪失。

而鄰近的馬來西亞身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已經失去87%的原始熱帶雨林,而且現在仍以每年7%的速度繼續伐林。

參考資料:IPS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