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淡水,愛不需要理由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戀戀淡水,愛不需要理由

2008年09月17日
作者:王素幸

淡水河旅居荷蘭時,深為田野的美麗風光所感動,卻常隔海思念著淡水,希望有天淡水能變成小荷蘭。荷蘭的人口、土地與台灣相近,卻一點也不擁擠,因為多數人靠鐵路、電車或單車旅行,綠色交通普及,政府不必為節能減碳擔憂。

荷蘭田野的花卉從陽光吸收能量,綻放出可觀的外匯,荷蘭的優質生活,吸引優秀人才與大公司前來,繳豐富的稅給政府。

旅居過許多國家,最後仍回到台灣的淡水,因為只有人親土親的地方,才能讓人依依不捨。

塞納河比不上淡水河,即使淡水河再污濁,阿爾卑斯山也比不過觀音山,縱使觀音山的水泥墳墓再多。我們只是國外山水的過客,卻是台灣土地的主人,這裡的一草一木我們終生擁有,也會留給子孫。

但當台灣每年有八百萬人出國,卻只有三百萬人來觀光時,台灣人可曾想過,是台灣不夠美,還是台灣人太愛糟蹋土地?

世上沒有一塊地方,像淡水河的出海口,有山、河、海、平原、沼澤、咖啡屋,坐捷運即可方便到達,竟還有人要開車前往,然後說塞車太苦,所以要再開一條汽車道。

台灣也沒有一塊地方,像淡水河的右岸,有紅樹林國寶、史前遺跡、落日美景、藝術工作室、千里候鳥。

如今政府不好好保護,卻要拿起淡北快速道路這把刀劃破,只為引車潮到淡水的博奕賭場(詳見新新聞1116期,縣長親口證實)。

五年後,當賭客開著豪華轎車,經由淡北快速道路進淡水賭城時,色情行業也會追隨在淡水生根。

那時懷抱小荷蘭殘夢的淡水人,也只能與那些曾盲目推動這條路的人,一起在海風中吟唱著淡水悲歌。


關於王素幸

在台灣雜誌社工作多年後,赴美繼續進修英美文學,之後在國際性雜誌社工作,目前專職是兩個孩子的媽,兼職是幫老東家寫一些報導文章。

英文是教熟悉的書寫語言,但也喜歡中文寫作,特別懷念在高中編校刊的日子,閒暇時教作文。

很想專心孩子的教育,不理社會的大小事,好不容易在台灣找到一個有文化、有自然的淡水,可以栽培小孩,卻有個縣長要在淡水蓋道路、蓋賭場。

現代孟母,除了再遷、遠離台灣,還有什麼辦法?也請問所有台灣的媽媽,不保護小孩一個騎單車接觸自然的環境,難道要小孩去沈迷網咖、長大後沈迷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