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園進駐大理街糖倉 居民反彈 文化局緩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明華園進駐大理街糖倉 居民反彈 文化局緩頰

2008年11月10日
本報2008年11月10日台北訊,陳誼芩報導

隱身於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的糖廍文化公園,是第一個由居民成功推動古蹟保存的社區運動案例。市政府預計今年底發包古蹟修繕工程,修繕完成後的3棟糖倉,其中B、C棟將免費提供明華園排練使用,只有戶外空間及A棟的1/5作為社區公共設施。當地居民除了質疑歌仔戲團的聲光效果會對古蹟造成破壞,也希望可以開放更多空間讓社區使用。

從2000年開始舉辦第一屆艋舺甘蔗祭至今已第九年,昨(9日)在C棟糖倉舉辦「再生糖倉‧社區共生」論壇。承辦單位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表示,C棟糖倉過去是台糖倉庫,自台糖遷出後暫時閒置,今年甘蔗祭向台糖公司商借,C棟古蹟首次向市民打開。

在大理街社區居民自立抗爭下,從反對療養院設立,到爭取鄰里公園,最後指定為台北市定106號古蹟。居民肯定的說:「我們讓台糖產權轉移,做到市政府做不到的事。」就在居民認為真正可以使用這個社區資產的時候,市政府卻將大部份空間交由明華園使用。

糖廍文化公園包含A(468平方公尺)、B(740平方公尺)、C(1303平方公尺)三棟糖倉古蹟,以及戶外開放空間,市政府文化局規劃A棟其中1/5到1/7的空間提供社區居民作為活動場地,A棟旁將設立糖業文化展示館;B棟則作為明華園傳統藝術產業的排練場,居民也可租借使用;而C棟作為明華園道具展示及存放空間。文化局主任秘書陳冠甫表示,古蹟活化再利用的設計,除了注重地方產業,也應納入優質文化,可以加強與國際接軌。

糖廍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陳金耀表示,社區不排拒藝文團體進駐,但是明華園不能以政治優勢者的態度進入社區,他也質疑其中的程序正義問題,為何是明華園而非其他藝文團體?輔仁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同時是大理街居民戴伯芬進一步提出,若先撇除社區需求考量,必須委外經營,一定要有足夠的程序正義,並且納入社區參與的機制;扶植傳統文化也應該有更多選擇,如:青山宮的慶和團,或是其他有意願的藝文團體。

陳冠甫解釋,市政府向中央的擴大內需爭取3千5百多萬的古蹟修繕費用,必須趕在年底之前完成發包,因此事前與居民溝通不足,他也承諾,未來會邀請明華園團長到社區了解居民想法。陳冠甫進一步表示,明華園進駐大理街糖倉案例,是根據巿有房地提供使用辦法,為育養優秀藝文團體,目前共提供11處巿有房地資源讓曾經表揚過的團體使用。

陳冠甫提到,未來明華園雖不必支付租金,但須自付水電費、稅賦等營運管理費用,使用期限目前未定,根據辦法規定最長是10年,未來也可考慮釋放給其他團體使用。目前明華園進駐案,已由市長核定,尚未進行簽約,Ours都市改革組織監事夏鑄九建議,市政府與明華園簽約時,應該讓社區代表參加,並納入回饋社區的方案。

除了程序正義問題之外,社區居民也擔心製造噪音,以及劇團效果對古蹟造成破壞等問題。糖廍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陳金耀(更正註)表示,B棟排練場距離住宅僅20多公尺,可能擾亂附近居家安寧;有鑑於雲門舞集八里排練場失火的案例,歌仔戲團的聲光效果也可能會對百年古蹟造成傷害。

另外,相較於明華園2000多平方公尺的場地,社區只有100平方公尺左右的使用空間,居民希望可以增加社區使用空間。文化局承諾古蹟修繕時,會一併做隔音工程,也會將居民意見帶回參考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