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寮鄉空汙抗爭:永續發展破綻啟示錄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大寮鄉空汙抗爭:永續發展破綻啟示錄

2009年01月07日
作者: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台灣還未走入永續發展的工業文明

當我們聽到這樣的故事,朋友的孩子因為在學校受到附近工廠有毒氣體飄散的影響,因為數度送醫而不敢上學!再聽到學生們的家長為了照顧自己遭毒氣污染的小孩而向自己工廠請假,主管卻因一個月內請假次數太多而警告再請就開除,我們在震驚之餘,或許會以為這是個年代久遠的故事,或者,以為是發生在印度或中國某個落後工業小鎮的事件,但這一切都發生在2009年元旦前的台灣,只是大多數的公民們以為台灣早已永續發展,忽略此地方事件背後的意啟示。

位於高雄縣大寮鄉潮寮村的潮寮國中和國小因為鄰近大發工業區,師生以數度因為有氣體引起的中毒嘔吐現象而送醫。當地有居民念國中的女兒從12月初工業區發生惡臭,至今已數次「被毒倒送醫」,嚇得不敢去上學;報導還提及潮寮國小女學生目前還躺在病床上,對母親說:「媽媽,我好害怕上學!」我們若能將心比心,被嚇怕又憤怒的居民當然很難有直接證據說是哪家廠商造成這些事件,因此只能一方面包圍任何可疑的污染來源包括工業區內汙水廠和當底廠家,另一方面只能期待環保單位給個確切的檢測結果。環保單位承諾立即公布汙染源,但12月底環保署長與學者專家召開污染專案小組會議,又遲無具體結論。居民期待污染者遷移的希望落空反而是被建議學生移校上課,心中積鬱的憤怒和破碎的不信任該由哪條法規或制度重建?

環保單位應確立工業區污染管制角色

大發工業區,一個典型的1970年代末設立的工業區,當地的環境保護和污染管制照制度規定,計有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發展組、大發(兼鳳山)工業區服務中心、環保署空保處、高雄縣環保局等多個相關稽核主管單位。然而去年12月份連續四次飄出惡臭,先前還有偷倒鋁渣廢土並因和水結合釋出氨氣臭味,這樣的污染敏感地區,竟然只能做到在嚴重事件發生後,承諾積極追查污染來源(這時講這樣的話難怪民怨爆發),難道先前的監督稽查都沒有資料(即該嚴格監管廠家)建檔?而事件發生後,成立「高雄縣潮寮國中及國小空氣污染事件查證小組」,官員又續稱:「由於大發工業區及附近大部分廠家有機溶劑的使用廣泛,污染源查證工作具有高度困難,除蒐集環境監測、檢測資料,工廠製程原物料使用、產品產量、污染物排放等相關資料外」,造成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尚待進一步釐清明確污染源,但不排除大發工業區聯合污水處理廠為可能污染源之ㄧ。並建議「污水處理過程應加蓋,減輕異味溢出。另外,對於上游廠商也應作好監測機制,監控排放水質。」難道環保單位主管們還沒體認到,就是這樣原本就該監管,卻總是在嚴重空污發生後才重複說要監控,難怪地方居民抱怨「政府把我們當白痴?」況且,這樣的立場又豈不是真把污水處理中心的過去運作當成只是個污水處理掮客來舉發了?

更明確地說,潮寮事件暴露的不是相關單位夠不夠積極協助查證污染源,而是有沒有能力管理工業區敏感製程和排放作業!事實上,過去環保署相關單位費心建制了「空氣品質監測系統」、「重大空氣污染事件緊急應變處理查詢系統」,其原本的主旨就不只是檢測,而是為了要做為參考資料,以求能做為改善台灣空氣品質的依據。但此次連續事件期間監測儀器運作的疏漏顯示了工作落實上和理想制度的落差。遍布全台西半部各地的工業區的基層環境監測和環保署污染改善目標之間的問題何時檢討?

如果對照大發工業區服務中心的環保組總共3名員工,要管理600多家登記廠商,公告主要工作只是廢棄物清運掩埋,甚至事發至今也沒有正式聲明上網公佈。在台灣產業重於生態保護的失衡槓桿下,環署若不能一併要求經濟部工業局負起該擔負的責任(工業局至今只由下屬單位永續發展組發出一紙短短聲明,表示已經約集相關廠商要求加強製程管理防範洩漏),恐怕永遠是廠商營運不受干擾勝過積極管核。相關單位要面對的事實是,如果未來發生類似事件,是否仍然只有依循潮寮模式,回到沒有制度的制度。該制度的教訓是,政府單位若遲遲無法管制污染元兇,工廠污染就有機會像惡人當道一般,趁公權力行動不及時魚肉地方!

空氣污染的公民行動待發

進一步回溯原本環保署訂定的「空氣污染防制計畫」,若屬三級防制區,環保署就會強制要求新增或變更的工廠(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達一定規模者採取最佳可行控制技術,來防範空氣品質惡化。環保單位既然強調林園、大寮地區環境品質向來極為重視,並於該二地區皆設有空氣品質監測站,長期監測附近之空氣品質。一個理應受高度監管的工業區,竟一個月中連續數次發生毒氣外洩事件後仍無法確定污染源,破裂的社會信任(產業管理、環境管理、即時資訊)導致了地方型的公民抗爭 — 三百多名潮寮居民到場「抗議遲不公布肇事元凶」,最後卻是警民爆發數波衝突,以及工業區服務中心玻璃破損。但從村民最新整理的訴求包括要求地方監督的進入和監測資訊公開,環保單位應該趁勢引進這樣的公民行動參與力量,而非費口舌在辯解自己做了多少!

或許大多數台灣人把這則潮寮國中小師生送醫事件當成工業區居民倒楣的地方案例,台灣空氣品質最新調查的資料卻顯示大部分國民都正面對空氣品質的惡化。根據環保署自己公佈的最新版「空氣汙染防治區」,全國不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縣市增加到十六個縣市,佔六成四。全台只剩北部、東部有乾淨空氣可呼吸,其餘縣市都淪落為最糟空氣汙染三級防治區。原來空汙問題很可能處處都淪陷,只是被大家忍耐慣了! 環保署每年徵收廿多億元空氣汙染防治費,空氣品質卻愈整愈糟,讓人忍不住要問「空汙費都用到那去了?」環保署提出的解釋一方面說空氣品質其實有進展,一方面又說最新資料是涵蓋三年的記錄無法顯現最新成果(政權交替的切割?),再方面又說有惡化地區都是受來自中國大陸飄浮微粒所影響,這邏輯……

有朋友開玩笑說,既然真是如此是不是以後也該向中國索取空氣污染防制費了?又說既然馬政府相信發行消費券可以刺激經濟,那麼持(維)續污染,持(維)續污染防制費收入,然後持續發出更多的賠償不更貼切擴大內需邏輯? 不只是大寮鄉民,全台民眾乾脆都要求空汙費變空汙補償,讓污染變成刺激經濟的提振動力,資本主義體系對環境剝削的依賴與矛盾不就是這麼一個股古怪邏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