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探後勁溪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查探後勁溪

2009年02月16日
採訪:于立平、林燕如;撰稿:林燕如、攝影:柯金源、張光宗;剪輯:張光宗

學者專家探訪後勁溪  圖片提供:我們的島。要看一座城市的文化,就得看他們的河流,高雄縣市發展以工業區為主,後勁溪相對的也就承受很大的環境壓力,不過明明可以減少污染,卻為什麼還是要把這麼高濃度的有毒化學物質排放到河流裡?是成本考量,還是人為疏失?不過就算找到凶手,也沒有罰責規範,這些原本原料都被列管的有毒化學物質,成為廢水後就可以置之不理了?種種的疑問令人不解,如果不徹底從排放源改善,大高雄的居民們,還是得擔心河裡有毒的危機,繼續存在著…

高雄縣市交界處的後勁溪,全長21公里,流經大社工業區、仁武工業區、中油高雄煉油廠、楠梓加工出口區等等。後勁溪的污染來源,主要分為家庭廢水和工業廢水。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所教授林啟燦,為了了解後勁溪的污染情況,從2001年就開始把目標鎖定在工業區附近的溪水,設定採樣點進行研究。

根據林啟燦老師的水樣分析,發現在後勁溪下游仁武橋附近的溪水,含氯有機溶劑有偏高的數值出現,其中氯仿的數值更高達上千PPB。氯仿是環保署列為管制的毒性化學物質,容易隨高溫逸散在空氣中,聞久了會有嘔吐、昏眩、頭痛的感覺,要是吸入高濃度的氯仿,更會有心肺衰竭的危險。

為了進一步追查污染元凶,我們跟著林啟燦老師到現場勘查,第一站來到後勁溪的上游──八涳橋,這裡檢測的結果,並未驗出含氯的有機溶劑,但八涳橋的乾淨水質,為何到了仁武橋就開始變糟?在八涳橋和仁武橋之間,一定有污染源存在。

繼續往後勁溪的下游走,來到仁武工業區的大排放溝,現場的味道很不好受,乳白色的廢水不停往前流動,伴隨著刺鼻的化學氣味,我們走到仁武工業區匯入後勁溪的排放口,在這裡檢測到的含氯數值濃度也很低。 後勁溪口吐白沫?!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再往前來到仁武橋,根據林啟燦老師在這裡做的採樣,這一帶的含氯有機溶劑最高,林老師以氯仿做為污染指標,最近一次測到的氯仿仍有一千PPB上下,目前歐盟的環境品質管制標準是2.5個PPB,在仁武橋測到的氯仿數值足足超越歐盟管制標準的六百倍。

2001年發現的時候,林啟燦老師曾經找來有嫌疑的廠商懇談,懇談完的一週後,情況有顯著的改善;但是沒想到,2006年下半年,後勁溪污染指數又有增高的趨勢,林啟燦老師於是決定和當地的環保團體──地球公民協會,召開記者會,希望藉由媒體的曝光,來監督廠商做改善。

記者會結束後,污染數值很快就下降。到2007年7月,氯仿卻突然衝高到5000PPB,一直到 2008年,氯仿的平均濃度仍有一千PPB上下,讓林啟燦老師大喊不解,根據以往經驗,廠商明明就有能力降低污染源,卻不徹底執行,是否因為成本考量,或是看準現行法規沒有辦法開罰?

的確,以現在台灣的放流水標準來說,就算查到有含氯有機溶劑存在,卻也無法可管。目前的放流水標準,只停留在測PH值、水色、大腸桿菌、懸浮固物等,對於有機化學溶劑卻默默忽視。這一次的調查研究,也反映出現今的放流水標準根本不合時宜的窘境。

後勁溪水質污染的問題,也帶來另一項隱憂,循著後勁溪往下追蹤,來到草潭埤制水閘門,這裡是所有家庭廢水、工業廢水的匯集處。水面上滿是泡沬,隱約還能見到魚兒在裡面奮力一游;但是這些讓人充滿疑慮的廢水,卻還是得提供給下游農田灌溉使用,因為這裡沒有其他的乾淨水源了。

後勁溪的下游,有佔地1600公頃的農田,這裡大多種植稻米和蔬菜。早期工業區還沒設立前,居住在這裡的農民們世代在此耕種;工業區來了以後,環境改變許多,讓當地農民十分感慨。從小跟著父親耕種的黃先生說:「水質不好的時候,不會出穗結稻穀,農民的收成都很差,得要引進乾淨水源才能耕種。」為了改善後勁溪水質,高雄縣農田水利會在後勁溪上游──八涳制水閘門引進曹公圳的乾淨水源,但曹公圳引進的水,還是得流經工業區,高雄縣農田水利會擔心水質不佳,特地在下游農田旁,再設置30口地下水井,以確保灌溉水質。

水源污染間接傷害的不只是土地也包含米糧  圖片提供:我們的島。灌溉水源遭到污染,高雄縣農田水利會卻只能使用稀釋的方法來處理,楠梓工作站站長蔡秀蘭心情自然百般沈重。但這樣的情況並非個案,全台各地都有類似的事件發生,工業廢水就直接排入灌溉水渠,政府除了應該盡快擬訂一套針對各產業的廢水排放標準外,相關研究也該同時進行。

現在,後勁溪的兩岸,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整治工程。未來整條後勁溪,都將建置成完善的親水空間,但是如果水質沒有改善,就不可能帶給居民安心的休憩環境。

有一條健康的河流,才能帶給當地居民良好的生活品質。多年來,後勁溪承擔了種種壓力,工業區替高雄縣市創造了驚人的經濟數字,相對地也犧牲了後勁溪的未來。過去,我們很少好好地端詳眼前的這條河流,現在我們該還給河流什麼樣的面貌?

※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