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媽媽的有機心願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石磊媽媽的有機心願

2009年07月27日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添寶

又到了豐收的季節,但是對新竹石磊部落的社區媽媽來說,卻是頭痛的時刻。幾年前,部落裡的社區媽媽,紛紛加入有機種植的行列,希望能夠改善生活,並且保護山區水質不受農藥、化肥的污染。

515石磊媽媽的有機心願

但是,到了收成時刻,賣不出去的菜,放在田裡腐敗,她們心都碎了,家庭寄託的生計,也在遠山之後,無盡哀傷。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石磊部落,就像山中的小部落一般,沒有太多名氣,遊客稀落,居民依賴傳統農作維生,生活相當困苦。不同的地方,是這個部落從5年前開始,有10多位社區媽媽,陸續加入有機農作的行列,放棄農藥、化肥,回歸到自然耕種的無毒農業。

改善生活,成為轉種無毒農作的最大動力,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部落裡,一位羅慶郎先生的協助。

石磊部落的羅慶郎先生,曾經是部落裡的農業培訓青年,下山學習慣性農法的技術,成為部落裡的種菜高手。幾十年的農藥、化肥使用,為他帶來財富,卻賠上了家人的健康,妻子罹患癌症,讓他大澈大悟,深知農藥帶來的危害。

20多前,羅慶郎放棄慣行農法,開設自然農場,轉為有機種植,他希望換一種方式過生活,創造不同的人生價值。於是祈禱山上的羅慶郎,成為部落裡有機農作的先行者。多年的努力,他種的有機蔬菜受到肯定,成為知名的有機農戶,但是他有更遠的想法,想要為有機種植找尋更好的營養來源。

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韓國微生物營養源知識,於是他將農場交由兒子經營,遠赴韓國學習,回國後開始投入研發。羅慶郎以白飯發酵,來示範製作最簡易的微生物營養源。

微生物存在環境之中,如何取得,如何保存,甚至如何留下好的,取除壞的,成為技術的關鍵,其實早期原住民已經懂得這個道理。在羅慶郎的倉庫裡,存放各種發酵的營養源,對於植物、動物都有很大的助益。

在雞場裡,他以自然食物養雞,添加微生物營養源,增進雞隻的健康。這些不含飼料中抗生素的天然雞糞,再加入微生物幫助發酵,成為天然的有機肥料,可以用在農作上,1個自然循環的生態農場,在山中綻放光茫。

有機種植的成功,羅慶郎並未忘記分享,他的兒子瓦旦投身社區營造,幾年的努力,發現部落還是必須回歸產業面,種出好的農作,改善生活,他請求父親協助部落。羅慶郎答應兒子的請求,願意傳授有機種植的知識和教導營養源的製作方式,他們找尋部落裡需要幫助的人,組成社區媽媽自然農作團隊。

楊秀蓮是部落的婦女,10年前和先生回到山上耕作,一家6口靠著農耕所得維持家計,生活相當困苦。得知羅慶郎協助部落種植有機農作,能夠改善生活,他們就去上課,和其他社區婦女一起加入有機種植。

傳統農作的方式,常常在噴灑農藥後,造成身體不適,一直擔心身體的健康,也是她們學習有機種植的動力。無毒的農作環境,不僅讓農人身體健康,也讓農作生長良好,像是青椒就特別肥厚甜美。

羅慶郎的自然農場,常常有慕名而來的遊客,他在介紹農場之餘,也不忘介紹社區媽媽的自然農作,幫助她們銷售。

楊秀蓮收到訂單,忙著到農地採收作物,夫妻2人不斷為生活奮鬥。山上山下跑,忙了一個上午,只賺了不到1000元的賣菜錢,她們不是菜種不好,菜價也不錯,但是整田的菜沒人買,放著等爛掉,成為心中最大困擾。

其他的社區媽媽也有同樣的困擾,產銷體系失調,失去完整的供銷管道,常常是零零星星的賣菜,1個月的收入相當微薄。許多社區媽媽是單親家庭,只靠著有機農作賺錢養家,因為銷路不好造成的窮困,成為生活壓力。

但是為了健康,為了完成有機種植的心願,雖然遇上困難,她們依舊相互安慰打氣,一定要堅持下去。羅慶郎一直為部落的有機種植找出路,因為他覺得不只是在幫助這些家庭,同時也是在照顧台灣的土地,讓水源的上游保持清淨,有助生態復育。

在石磊部落,羅慶郎帶著社區媽媽一起努力著,她們沒有消沈失意,她們希望外界能夠看見她們的努力,享用最美好的自然食物。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