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嘴薄舌」的「民主騙術」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空嘴薄舌」的「民主騙術」

2009年11月04日
作者:劉國信(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年底又要選舉了,街頭大幅廣告、布招、看板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除了肖像人頭,幾近一致的神態表情,大都是手握拳頭,急欲表示「為民喉舌,救苦救難」的態勢;要不就是大言不慚,極盡煽情誇張的「正直、清廉;關懷弱勢;清流問政;形象清新,犧牲奉獻」;還有什麼急先鋒、代言人、大氣魄、大格局等等不勝枚舉的政治語言。想避開它都不行,因為它鐵定擺在直接映入眼簾的衝要位置,造成嚴重的視覺污染不談,更是無政府狀態最代表性的呈現。

通常政治支票都是由選戰的對立陣營來加以算帳(一)
通常政治支票都是由選戰的對立陣營來加以算帳(一) 通常政治支票都是由選戰的對立陣營來加以算帳(二)

說它是違法樹立的廣告物?無庸置疑!

但從未見過主管機依「廣告物管理辦法」或「廢棄物清理法」告發或取締過,因為說不定現任的縣市主政者也有份。

說它違反「選舉罷免法」?無庸置疑。

但從未見中央或縣市選舉委員會對這些「偷跑者」祭出法條規定開罰。

穿梭大街小巷的宣傳車更如入無人之境,無分日夜的進行疲勞轟炸。相信那些鬼扯蛋嗎?真正是「請鬼拿藥單」。

那些選前拍胸脯、握拳頭大吹特擂「反特權、大氣魄、大格局」的「政要」怎不鐵腕取締?那些自詡為清流、奉公守法之輩怎不率先以正?還不是怕人捷足先登,輸在起跑點上。

選舉不止是騙術的發皇,也是是非不明,黑白不分的反教育樣板,哭訴、下跪、斬?頭等軟硬兼施,媒體也附和大肆張揚。參選人有樣學樣,戲演完了暗自偷笑,他已成功的打響了知名度,不然你還不知道伊是什麼碗糕!誰敢取締違法偷跑的選舉看板,等下成為對手大作選舉文章的花招,反為他人作嫁,一點都划不來。選民還是稍安勿躁,忍耐個幾個月,塵埃落定就好了。

如此民主,想來也真可恨。

如果這群號稱菁英的人物,連什麼叫做「守法」都做不到,自以為搶先一步,佔個好位置就搶得先機了,還要信誓旦旦要與民謀利,真是把選民都當傻瓜了。不過,選民的確也不無露出幾分傻樣才讓他們覺得有機可乘,在這個號為自由民主的島上,選舉已成了家常便飯,每次的選舉招數可說大同小異,只不過現在加上電子媒體、網路推波助瀾,更加聳動與迅速而已,可是只要你敢,好像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套句老話不外是「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選民老是吃這一套,參選人當然也樂此不疲。

矢言不當「愚民」的選民以拒絕投票來表達對民主政治的無奈、灰心,可是即使你不去投票,那些嘴臉依然開的出票來,當你選區的「喉舌」。怎麼樣,你還是逃脫不了這個「人詐人,人欺人」的大千社會吧!其實倒覺得投票率越低越好,投票所工作人員省事早一點回家休息,不然點錯了吃不完兜著走,身心俱疲外,跑法院飽受折磨。

進一步探討,「政見」會實現嗎?不實現會不會「秋後算帳」?

 

說實在的,這些都是杞人憂天,選民那個時候對參選人「我的志願」投注過深情的一瞥?況時過境遷,選戰過了,幸運者當選了,選民早已淡忘了。不曾相忘當選者政見的,除了他的手下敗將還有誰?政敵意圖東山再起的時候,就會一五一十把它刻劃的清清清楚,做為下次選戰中的「相罵本」。

這廂開支票 那廂算舊帳
這廂開支票 那廂算舊帳

時下的彰化縣長選舉如果不是對手替選民整理與歸納,多少彰化縣民何嘗知道「彰化縣動物園」、「摩天輪」究欲落腳何處。而彰化縣就算有個「動物園」、「摩天輪」,縣民又增加多少福祉?和我們日常生活既沒那麼密切,事實上建不成動物還少遭殃。

總歸所謂「選舉」、所謂「民主」,說穿了也不過是一部洋洋灑灑,公然叫賣、大打廣告與噱頭的騙術大全而已。若說詐騙集團可惡,還有「165」專線可以投訴、查證,而那些「空嘴薄舌」的選舉販子你找誰訴?想當年,一群懷抱著「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天真選民,在諾貝爾獎得主「向上提昇」的背書下,彷彿從老K黨長期統治的瑟縮聲中瞧見了新抽的綠芽,政權果然如其所願的更替了,但也從此開啟了八年的紛爭擾攘。八年後,政權重回老K黨手中,帶頭的逐夢人身陷囹圄,眾多的尋夢人不禁懷疑,如非老K黨使壞就是2000年的千禧蟲作怪,不然好端端的「夢」怎就幻滅了。

選舉是成就民主的手段,不管選舉如何脫離不了金錢、顏色、黨派、派系、樁腳的糾葛,不管「選賢與能」是如何的空洞與虛無,但只要恪遵於「守法」的基石,我們即能固守萬變不離其宗的主軸,否則必然處在一個失序、混亂的社會當中。很不幸的,台灣正是晦暗的民主政治最鮮明的寫照。

救贖之道何在?無他!多一點靈性,少一點政治罷了。

瑞典、瑞士這些國家極少涉足政治,人民猶然安居樂業,國民所得傲視全球,鮮少滋生價值的認同與思想、族群的對立,世人有目共睹。而台灣這個蕞爾小島,卻無時無刻不處在政治的騷擾中,每日耳根不得清閒,視野不得明亮。

如果政客們無法根絕無恥的謊言,無知選民依舊抱持著癡人大夢,我們顯然無從斷言代議政治可否讓我們的生活,社會變的更完美,明天會更好。

我們只能堅信,每個生活的個體最需要改造的是自己,最足以信賴的對象也是自己,絕非期待「救世主」降臨即可改造我們的世界,重塑我們的生活。

※ 本文轉載自台灣生態電子報第2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