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準備 迎接世界地球日40周年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做好準備 迎接世界地球日40周年

2009年11月12日
本報2009年11月12日台北訊,林穆琳、詹子慧報導

今年九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組成「綠世代青年參訪團」,前往拜訪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地球日網絡」總部及威爾遜學者中心。昨(11)日綠世代青年代表在Youth Hub舉辦一場「綠世代青年新西遊記」分享茶會,將這趟難得的國際交流經歷跟國內民眾分享。現場吸引數十位關心環境議題的NGO夥伴和年輕朋友參與。

為響應今年地球日主題「綠世代」,稍早九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綠世代青年參訪團」為名,前進美國拜會地球日網絡,造訪位於華府的總部進行交流,並簽訂合作備忘,未來將就地球日40周年活動進行更深入的交流。此外,青年團也至另個民間組織「威爾遜學者中心」,為聞風而至的學者專家、媒體記者甚至華府官員,進行簡報,促進雙方的認識。「西方取經」為何重要?本次青年團的業師彭瑞祥表示:「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並不高,除了和國際環保團體交流外,如何把台灣在環保議題上所作的努力傳出去也很重要。」

同時擔任環境資訊中心主編的彭瑞祥,以多年觀察台灣環境事件及媒體現象的經驗,對青年團此次出行賦與更深的意義:「以當年的犀牛角事件為例,當國內議題變成國際議題,政府才會予以重視,大刀闊斧進行保育改革。因此我們也希望藉由國際環團的串連,將來遇到重要的保育議題,可一起向政府施壓,改變國內的環境困境。」

分享茶會以「綠世代青年新西遊記」為主題,除介紹當時為期兩週的參訪交流行程,綠世代青年團的主力團員藍郁華,也以簡報分享在美的一連串綠色生活觀察,包括拜訪琳瑯滿目的綠色市集、中央公園綠色奇人、歷史久遠的綠色交通地鐵,以及生動有趣的博物館生態教育。藍郁華並以活潑富感染力的影片,再現青年團以克難方式,勇闖異鄉進行綠色串連的努力過程,現場笑聲此起彼落。

與會來賓佩服青年團的勇氣,「其實外國朋友不會在意你的語言表達能力,他們真正在意的是聽見我們在環保上的努力」,青年團成員藍郁華形容自己如何利用iGoogle翻譯功能撰寫往來書信,到了美國又因語言障礙而頻頻迷路,再度引發現場笑聲連連。

拜會地球日網絡總部是青年團的參訪主軸之一。身為首度將地球日網絡平台中文化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擁有多年舉辦地球日活動經驗,今年夏天亦藉由地球日啟動記者會、論壇、綠生活講座和綠色影展等活動,串連全國關注地球日議題。「此外,我們一直在思考還可以多做些什麼」。今年度台灣地球日總策劃、同時也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常務理事許心欣,在分享會上表示:「這趟西方取經西遊記,讓我們及早為參與2010地球日40週年做準備。」

分享會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經理曾彥蓉也將地球日網絡總部對於地球日40週年的規劃首度曝光,明年2010年,世界地球日將以服務、行動、串連作為三大面向。

曾彥蓉表示:「在此架構下,協會希望結合地球日推動綠世代護棲地守護工作,號召更多志工透過服務,重新建立人與土地的連結;另外也希望透過持續監督政府與民意代表制定完善的環境相關法案,並提出要求高科技產業製程透明化等訴求。」

與會者肯定推展及參與地球日的重要性,洪建全文教基金會李秉原提出,地球日多年來由環境資訊協會主辦,是否可能串連其他環保團體一同參與?對此環境資訊協會副祕書長夏道緣表示,協會僅以地球日活動平台自居,不論民間組織、企業、媒體乃至個人,有任何響應活動,都可透過地球日網站做連結,「地球日是每個人的!愈多人加入滾動,就愈能彰顯地球日的精神!」

1970年4月22日,兩千萬名受不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美國人走上街頭爭取環境人權,這天成為當代環境運動的紀念日,地球日因而誕生。彭瑞祥認為,不論地球日的活動型態是什麼,我們都應回到地球日成立的初衷,對任何破壞環境之事採取行動,展開抗爭,為地球盡一己之力。在地球日即將邁入40週年之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歡迎社會各界開始思考,台灣在此國際環保舞台上,將如何呼應「全球思考、草根行動」與「天天地球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