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紐約!大城市的綠色大夢(上) | 環境資訊中心

紐約!紐約!大城市的綠色大夢(上)

2009年11月17日
作者:李育琴/審校:李玲玲 (台大生態學暨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紐約,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全球最大的都市,是世界的金融貿易中心,是洋基棒球隊的所在地,是充滿時尚品味的慾望城市,是年終倒數不可錯過的大蘋果!不管今日的紐約在你心目中是何等美好形象,在1980年代以前,紐約市難以擺脫犯罪、髒亂及危險的形象。紐約市政府指出,當時政府的各項措施扭轉了惡劣的形象,包括衛生、安全、教育等基礎設施的翻新,讓今天的紐約成為全美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除此之外,也是名列最環保的城市之一。

紐約市長彭博於2006年宣布PlaNYC的綠色計畫。告別20世紀,在邁向下一個25年的同時,紐約市政府面臨更大的挑戰以及目標,2006年12月,紐約市長彭博宣布了讓紐約成為永續城市的PlaNYC計畫,這項計畫最終的目標是讓紐約市在2030年前成為「最綠」、「最偉大」的城市。

究竟城市,尤其是如紐約這般擁有800萬人口的大城市,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風險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哪些?為紐約擘劃未來25年遠景的紐約市長彭博要如何因應這些風險,達到2030年的理想大夢?

氣候變遷是未來城市面臨最大的風險,紐約市政府表示,PlaNYC的所有策略皆是為了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其最終目標就是達成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在2030年以前,減少3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具體作法包括減少汽車數量、提供更有效率的乾淨能源、解決住宅能源效率問題等等。

摩天大樓的綠色變裝

紐約第一棟綠建築摩天大樓赫斯特塔(Hearst Tower);資料來源: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Hearstowernyc.JPG)紐約的天際線向來是人們喜歡仰望的景色,高樓大廈林立,造就了這般顯著的城市景象。然而建築卻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大來源,紐約市於2007年生效的綠建築法規[1]規定,多數的城市建築和更新計畫必須符合綠建築標準,尤其是200萬美元以上的建案,更須達到LEED銀級認證的標準。 

2006年啟用的紐約第一座綠建築摩天大樓赫斯特大廈(Hearst Tower),已是今日到紐約必看的十大建築景點,許多絕妙的點子是未來節能摩天大樓取法的對象,例如建築體內的循環冷水管,大大節約了空調的費用,回收雨水的運用直接減少了25%的能源消耗,而且這座以鋼結構為主的建築有80%是使用回收鋼材建成。

2009年6月,彭博在出席紐約市氣候週活動時,宣布紐約市將有百萬座建築物改建為有效節約能源的建築物,而且市政府也將把聯邦振興經濟撥款用於改建公共住宅為綠色建築物[1]。這樣的策略顯示,即使只是小小的改變,也能使建築的能源效率大幅提昇,例如將自家屋頂漆為白色,且更換省電燈泡等。 

光是在住宅和建築上,就有如此多的策略在進行,PlaNYC這個大計畫,共針對土地、水、交通運輸、空氣、能源五大議題,讓紐約市朝向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中。 

交通運輸的遠見

以都市生活中最令人困擾的交通問題來說,紐約市準備大力改善其大眾運輸的轉運能力,包括提高大眾運輸的服務品質,擴大服務範圍、推廣騎乘單車和課徵塞車稅等。 

2008年,紐約市政府運輸部提出了「永續街道」(Sustainable Streets)計畫,內含164項行動方案,包括公車捷運系統(select bus service)、市中心路暢計畫(Green Light for Midtown)、完成單車專用道、增加社區的公共廣場等,未來更將發展運輸部內的汽車共享(car-sharing)計畫,以及仿效巴黎等城市,擴大公共單車租借服務。 

為什麼汽車共享計畫會成為改善都市交通運輸的方案之一?在油價高漲、都市土地價格寸土寸金的今日,擁有一輛自用汽車不僅不環保、更是昂貴且不必要的奢侈品,根據北美的汽車共享網絡(Car-sharing network)[3]的統計,在交通便利的都市裡,若汽車駕駛人每年開車里數不超過12,000公里,擁有一輛車是完全不划算的,因此汽車共享計畫為汽車使用者省下大筆鈔票,也減少了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 

紐約市運輸部從該部的公務車開始採用汽車共享計畫[4],在辦公時間,將有25部汽車供部門公務人員使用,夜晚及週末則提供一般民眾參與共享計畫,此外,所採用的汽車是低排放的油電混合車,以及小型箱型車和休旅車,希望透過這項計畫,減少部門的碳足跡和佔用停車位的時間,也鼓勵更多民眾參加這項環保又省錢的計畫(明日待續)。 

【參考資訊】

  1. http://www.nyc.gov/html/nycwasteless/html/at_agencies/laws_directives.shtml#local86
  2. http://e-info.org.tw/node/44545
  3. 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tw/editor/editor_detail.asp?fid=1&tpid=267
  4. http://www.carsharing.net/

 

※本文與合作刊登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