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島12月蓋軍港 韓國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受威脅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濟州島12月蓋軍港 韓國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受威脅

和平之島蓋軍備 居民強力抗爭

2009年11月24日
本報2009年11月23日韓國首爾訊,特約記者王郁萱報導

濟州島是韓國著名的觀光勝地,每年吸引大量國內外旅客湧入,此地的離島地理位置也在韓國文化中顯得獨樹一格。此外,濟州島由火山岩構成,景緻壯麗優美,其中漢拿山天然保護區域、城山日出峰和熔岩洞窟群(萬丈窟等),已於200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韓國雖已有多項文化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自然遺產卻是首度雀屏中選,顯見濟州島自然風景的得天獨厚。 自2007年起,韓國政府開始倡議在此亦有「世界和平之島」之稱的濟州島上建設海軍軍港,但遭到當地居民強烈反對,而反對運動自2007年延續至今。今年11月16日上午,韓國政府仍做出建設的最終決議,此工程將於12月按原計畫動工。

自然及人文環境受衝擊

濟州島軍港建設之地落於江汀洞, 這裡和濟州島上多數的村莊一樣,以種植橘樹聞名,當地的經濟主要以種植橘樹及觀光收益。因此,對多數的江汀洞居民而言,此建設非但無法為生活帶來實際益處,為了建設軍港,政府還向當地居民徵收相當比例的土地,其中包括了橘樹種植地,對當地居民的生活將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近來,政府試圖將江汀洞從濟州島的旅遊步道中移除,避免遊客目睹許多抗議軍港建設的標誌。

「在這裡,我有一片地安身立命,政府要我遷走,不論遷到哪我都沒根了!」一名江汀洞的抗議居民如此表示。即使政府將支付補償,但僅是一時的利益,對當地社區將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在軍港建設後,此地沿海村莊的美麗石岸也將面臨遭水泥填蓋的命運。因為這裡是許多須保護物種的生存海域,此舉對海底生態的衝擊不言而喻。

另外,濟州島為火山地形海島,地表滲水嚴重,淡水資源格外珍貴。當地居民擔心村莊的淡水供應命脈-江汀河,在鄰近軍港建設預定地的情況下,未來恐面臨污染的命運。「沒有了江汀河,村莊大概也沒了...。」 ,村莊居民70%的飲用水來自於江汀洞唯一的淡水河-江汀河,可想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環境上的衝擊,此議題在地方上延燒至今,也導致了原本祥和的村莊分裂。「這裡偶爾會出現暴力事件,贊成與反對派之間存在的社區會議,如今幾乎都破裂了」。在軍港尚未動工之時,重建地方的和諧已搶先成為當地議題。

當地民眾誓言不放棄

濟州島特殊的自然環境受到國際UNESCO認可,同時也受韓國國內法律的強制保護。「我們原是受法律保護的一方,對於軍港建設的決議,根本無需採取任何行動」,然而政府雖認知此地為環境敏感地帶,卻在數週前仍強行通過環境評估,並承諾在「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情況下建設軍港」。

在環評通過後,韓國地方政府濟州島議會於16日上午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是否動工建設軍港一事。會議過程中,場外聚集了許多濟州島民眾與來自全球性組織「全球市民社會共同預防武裝衝突運動」(GPPAC,Global Partnership for the Prevention of Armed Conflict)的成員,進行和平抗議活動。但濟州島議員仍通過此決議,同意建設軍港。

此舉儼然成為當地和平的阻礙,諷刺的是,政府打著「國家安全」的「和平」大旗,作為建設行動的後盾。濟州島民眾在歷經兩年多的掙扎後,仍不敵國家公權力,許多村民雖遺憾,但對此結果表示絕不放棄。

國際霸權的影響

自韓戰以來,韓國一直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以國際政治的角度考量,韓國政府雖表示濟州島的海軍軍港僅為韓國軍隊所建,然而思及美韓雙方的友好關係,一旦有緊急狀況發生,韓國政府有義務開放軍事基地提供美軍使用。「免不了受美國的東北亞戰略影響,尤其對中國的顧慮為甚。」

今年6月,在韓國總統李明博訪問美國期間,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就韓美關係,從軍事同盟提升為全面的戰略同盟,達成協定,並通過《韓美同盟未來展望》(The Joint Vision for the ROK-US Alliance)。高麗大學教授金聖翰對此評論:「以往侷限在韓半島的韓美同盟影響力,將擴及到東北亞,甚至全世界」。

韓國大國家黨發言人尹相炫在《韓美同盟未來展望》成立後,曾評論此為「將引領世界和平的韓美全球同盟」,但相對於濟州島的抗議民眾則是另一種看法;「我們不在乎什麼國際策略,我們只想以原來的生活方式繼續生活下去」;「建設軍港只會造成區域的關係緊張以及成為軍備競賽的一部分罷了!」。看來政府與當地民眾所認知的「和平」存有相當大的落差。

另外,「濟州自治及環境保護參與聯合會」執行長高有旗(音譯)也表示,濟州島正好座落於東北亞中心位置,藉地利之便及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可望成為韓國與週遭國家共同學習和平議題,並建立友情之地,同時成為操作國內或國際政治的戰略用地,而這也正是濟州島居民目前面臨的困境。

世界和平之島  空有其名?

來自首爾的旅客在抗議布條上留下訊息 濟州島之所以有「世界和平之島」之稱,源自於其過去的悲劇歷史。二戰結束後,韓國半島雖然脫離日本殖民,但卻不得已地陷入冷戰格局。半島的南北部別由美國及蘇聯佔領,美國軍政領導的韓半島南部,反共意識強烈,著名的「濟州四三起義」即在此背景發生。

以1947年 的「三一開槍事件」為導火線,引爆了1948年4月3日濟州南勞黨濟洲道成員起義,以抗議警察與西青團員的鎮壓。加上僅在南韓實行的單選單政決策(濟州島民擔心造成南北韓各自擁有獨立政府,將加據南北韓分裂的情況,而拒絕投票)。至1954年,南韓政府於濟州島的鎮壓行動一直持續,到漢拿山封閉地區重新開放,此事件導致25,000~30,000萬名濟州島民眾犧牲。

在過去高壓的軍政時代,韓國政府以槍桿子追求社會穩定,在抗共的意識形態下無視於人民真正的訴求,僅簡易地將一切社會騷動視為共產革命,使得濟州島一夜之間成了政府與美軍眼中的「紅色共產地帶」,韓國政府施得以名正言順以武裝鎮壓。

然而,在濟州島民眾持續還原歷史真相的努力下,2000年1月,終於制定了 「四三特別法」 ,韓國前總統盧武炫也於2005年,正式稱濟州島為「世界和平之島」,以悼念過去遭政府屠殺的無辜島民,並同時承認當時政府犯下的錯誤,匡正遭扭曲的歷史,以記取教訓。 濟州島的過去讓濟州民眾對於和平的渴望更加強烈,不幸的是,濟州島甫獲「世界和平之島」之名不久,自2007年起,卻又不得不面對海軍軍港建設可能落於此島的命運。雖然當時韓國的國務總理韓明淑表示「和平之島與軍事基地有可能共存。」但濟州島居民江汀洞仍表達強烈質疑:「在此暴力下,還有和平的生活嗎?」

的確,和平的定義有很多種,以政府的「大角度」來看,「和平」或許存在。但「濟州自治及環境保護參與聯合會」(Jeju Solidarity for participation of self-governan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執行長高有旗(音譯)卻批評其為「在敏感情況下令人無法信任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