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新聞回顧:2050年亞洲將面臨更嚴重的糧食危機?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9新聞回顧:2050年亞洲將面臨更嚴重的糧食危機?

2009年12月18日
整理:陳瑋駿;審校:謝雯凱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銀行資助的國際水資源管理研究所(IWMI)的報告指出,在未來40年內,亞洲人口預計將增加15億人口,全球糧產須提高70%才能在2050年餵飽估計高達91億的全球人口。若暫且不論未來的發展,在另外一份FAO與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共同發表的「2009年糧食危機報告」中,即清楚表明目前正發生的糧食短缺問題,在經濟危機推波助瀾下,全球飢餓人口於2009年已達到創紀錄的10億人大關,而其中亞太地區的飢餓人口就佔了6.42億人。

實際上,許多亞洲國家受限於地理與氣候條件,即便已經開發大量土地作為農耕地,糧食供應仍不能自給自足,必須依賴進口來供給所需。另一方面,世界部分主要糧食生產國如澳洲、美國、加拿大等國,卻由於近年來的氣候異常、水資源匱乏,以及部分糧食被用來製作生質燃料等因素,影響了糧食供應的產量與穩定性。這樣一來,糧食價格水漲船高,大大增加貧窮國家的經濟負擔,再加上近兩三年來的經濟危機也導致富國減少對這些窮國的金援,飢餓人口於是驟增。

WFP最近呼籲富國在面對全球經濟危機,仍不要忘了向窮國提供金援,但儘管如此,IWMI總監沙特爾認為,亞洲國家若想有效解決糧食短缺與糧食需求激增的問題,「必須加強利用現有的資源,現在的灌溉系統很多已有50至70年歷史,已經出現滲漏和蒸發,我們急需新一代系統,這是供應食物給所有人的唯一方法。」FAO與IWMI的報告中也表示,亞洲各國政府必須加強與科研機構及企業的合作,加快改善現有農業灌溉設施,提升農地種植效率,尋求更現代、更有效的水資源利用方式與管理土地的方法,如此才能減少對糧食進口的依賴,有效解決糧食問題。

不過,FAO秘書長迪伍夫說:「我們不乏消除飢餓問題的經濟和科技手段,缺少的是徹底根除飢荒的堅強政治決心」,各國政府還須更嚴肅面對糧食問題,就現況加以改善,如此才有機會安然渡過未來的糧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