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能源價格顧及公平原則 共同抗暖化
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引起非常多的關心跟注目,但它後續產生的對國際和國內的影響是什麼,另外抗暖化的過程中衍生出的碳稅問題,什麼是碳稅、台灣未來徵不徵碳稅等,這是一個值得持續關心的題目。針對碳稅的部分,和我們未來到底有何關連?
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張楊乾: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其實本來想談出一個新的協議以接續京都議定書,但各國顯然並無共識。所以早在2009年9月的時候,各國已經想到一個說法,就是「一個協定,兩個階段」。也就是先做出個政治上的決定,後續的留待2010年繼續協商。因此,該會議最後所擬定的「哥本哈根協定」,和京都議定書並沒有接續的關係,兩者可說是並行的。
對哥本哈根協定期望不必過高 本國政策才是關鍵
根據哥本哈根協定,各國必須在2010年墨西哥所舉行的第16屆締約國會議(COP16)中達成新的協定以接續京都議定書。但截至目前為止,簽署了哥本哈根協定的只有澳洲、加拿大、吐瓦魯等4個國家。1月24日中國、巴西和南非等國聚集在印度開會討論,但減碳意願並不明顯。另外原本哥本哈根協議中提出的4月底前必須提出各國減碳政策,但現在各國也沒有意願遵守,因為美國不久前因為民主黨選舉失利,失去國會絕對多數的優勢,國際開始懷疑美國能否達成「排碳量降至比2005年標準還少10%」的承諾。因為美國情勢改變,連帶影響各國簽署哥本哈根協定的意願。
這個協定很以往的較為不同之處在於他本身的彈性,各國能夠隨時加入隨時退出。如果原本對它期望很高,那麼看到結果難免會失望,因為該協定只說各國要把溫度上升控制在2度以內,也沒出中程減碳目標。但如果從當初表達要簽署的國家來看,它其實還滿重要的,因為它把美國和中國納入其中。
以中國來說,在京都議定書中,中國作為一個開發中國家,在2012年之前其實並沒有減碳義務。而美國則是並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因此如果哥本哈根協定能夠順利運作,也就等於把中國和美國納入進來。很可惜的事目前美國因為內政問題,恐怕影響簽署意願。因此目前看來仍是滿混沌的。
加上聯合國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1月底這個期限各國也不一定要遵守。因此目前看來各國國內政策才是更重要的。不過國際間難免受到美國政策的影響,例如美國目前阿拉斯加共和黨國會議員,想要撤銷之前將6種溫室氣體列為污染物的法案。
企業願支付合理能源價格 不排斥碳稅 政府要有決心
張楊乾:以台達電子而言,是支持讓化石能源反映合理的價格。台灣因為能源價格過於便宜,因此企業在減碳上沒有感受壓力。只是碳稅的徵收制度在設計上必須注意,不能失去公平原則。也就是不能讓許多中低收入戶增加負擔,制度設計上可以訂定標準,如用電超過某個範圍必須徵收碳稅...等等,才能真正做到使用者付費、污染者付費。
目前行政院希望等經濟恢復穩定後再討論增加碳稅的議題,若以台灣的鄰國日本和韓國為例,日本本身對石油課徵極高的稅。而韓國在產業結構上與台灣極為類似,大量依賴進口能源,因此韓國積極朝向能源自主邁進。
台灣也是依賴能源進口,就算沒有減碳問題,也必須面對能源自主的危機;但目前台灣把節能減碳的方法放在核能身上,對照國際現實,國外在節能、能源效率和替代能源上的投資,遠比核能多得多。
其實各國在減碳上都會面臨國內產業壓力,主要還是看一個政府有沒有決心,政府不斷補貼,只會拖延企業轉型的時間,導致企業在未來國際綠色市場上失去競爭力。
失去抗暖契機 將衝擊人類蛋白質攝取需求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哥本哈跟協議中12項協定其實都滿空泛的,但最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氣候變遷這件事已經被確認了。在氣候變遷的狀況下,各國達成共識要防止氣溫升高超過2度。因為一旦溫度升高超過2度,會造成嚴重生物滅絕、物種遷徙,這些狀況發生後接下來就是影響蛋白質的攝取,一般人對蛋白質的需求等問題。
張楊乾:許多海島國家的蛋白質主要來源是魚類,但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海洋酸化會導致魚類滅絕,因此這些島嶼國家成為氣候變遷的受害者,但許多排碳大國卻不會即刻感受到危機,這不只是氣候變遷,還關係到環境正義。
※ 此系列座談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基金會、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主辦,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台灣立報、國際厚生健康園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協辦。
Ø 座談時間:2009年1月25日下午1:30
Ø 地點:氣象風險管理開發公司攝影棚
Ø 主持人:張宏林(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
Ø 與談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張楊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