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降風的所在(1)‧苗栗灣寶訪調心得(上) | 環境資訊中心
農村草根行

九降風的所在(1)‧苗栗灣寶訪調心得(上)

2010年07月16日
作者:廖芊芃(台灣環境行動網實習生);審稿:吳音寧

編按:本文為2009年台灣農村陣線舉辦之「夏耘草根調查」系列文章,由參與調查的「苗栗灣寶組」成員完成,本篇因篇幅較長,拆分成(上)、(下)閱讀。

前言

灣寶,苗栗縣後龍鎮內的一個地區,過去不曾來過,也鮮少聽聞它的名字,透過夏耘農村調查的機會,我們踏入它、親近它、了解它。透過更深入的接觸,我們才看見過去不知道的灣寶獨特與價值。

2009年8月5日我們第一次到灣寶,這是一個沒有很多開發,仍保有過去傳統農村景觀的地區,因為灣寶位於丘陵地上,過去先民們的開墾,是需要把高起的土地移到凹地,加上冬天東北季風爬過山頭,到這邊後形成強勁的九降風,所以這邊的農田四周都會種防風林,來到灣寶,我們便驚訝其不同於中南部的農村景觀。

後續幾次的探訪,灣寶的特別,一樣又一樣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耳中,台灣還有很多很多的鄉村,和灣寶一樣,它們不是荒蕪、不是落後,相反地,它們內涵著很多過去祖先留下來、大自然要教授與人們的智慧。

苗栗灣寶第三次田野訪調心得(上)

2009/09/12 ~ 2009/09/13

9月12日,風和日麗的一早,純瑩跟我兩人約在國光客運台北新站集合,搭車前往苗栗竹南站。到達苗栗竹南站後,由燕茹及她男友黃先生開車載我們,在竹南用完午餐後,前往此次目的地:苗栗灣寶里的蘇老師家。

一個四代同堂的大家族,每到假日,在外工作的子孫皆返家,齊聚ㄧ堂、幫忙農事:蘇老師一家有74人,年輕一輩的成員因為求學或工作因素搬離家裡,週休假日則會回家,其住家建築為一個三合院及兩棟三層樓民房。

剛進入蘇老師家時,是由蘇老師的二姊及大姊接受訪談。以前蘇老師一家人住在海寶里,後來才搬到灣寶里。

蘇二姊年輕時,曾出海賺錢,大部分都是農閒的時間去;18歲曾經去割稻穗,割稻穗需要長時間彎腰,通常都是男生在做,不過薪水方面男女平等。她表示雖然賺的都是辛苦錢,卻也有餘錢能買地、買房子。目前農地主要是種蕃薯葉、花生(有2、3分地)、芋仔。蕃薯葉銷售:用黑貓宅急便送至基隆廟口的豬腳餐廳(小妹開的),ㄧ天都要寄2大箱的蔬菜。有一個兒子住在一起,兼業務農(平常在竹南工廠工作)。

以下為蘇二姊及大姊所提供的資料:

  • 「海湧,要去烏影,沒去ㄉㄧㄠˊ鼎。」(台語發音)意思是:海浪很大,出海的話,天氣狀況很糟,沒出海的話,家裡的鍋碗瓢盆都是空的,會沒得吃。
  • 以前是海寶討海,灣寶作田。
  • 秋季之後翻土,春、冬兩季種植。
  • 灣寶農民很堅毅,即使因颱風來襲把西瓜園都毀掉了,隔年還是會堅持繼續種植西瓜。
  • 「三日早,抵ㄧ天,三月早,抵ㄧ冬。」
  • 以前都用古井水灌溉農田,擔井水至少要走30分鐘,平均要擔50擔。
  • 半夜開始擔水,比較不會搶水。
  • 以前種植作物要擔至市場賣。
  • 楊罟、洪罟、張罟(看流水狀況放罟)
  • 牽罟不辭退(不拒絕)幫忙的人
  • 以前種植的稻子是曬過才交貨,現在是採收完直接交。
  • 西瓜賣給中盤,平均價格為7元/斤,好價格10元/斤,壞價格3元/斤。
  • 冬瓜一斤3元/斤,6~7月時可賣5元/斤,現在(9月)價格大概為10元/斤。自賣可多賺3元。

訪問完兩位長輩後,我們牽著他們養的柴犬「多多」,邊散步邊跟著蘇大姊前往農田灌溉,參觀她所種植的蕃薯葉田及地瓜、絲瓜田。因為他們農地的地勢偏高,灌溉用水必須鑿井抽水,還要自行接管將水接到要灌溉的罟中。

看完田地及農作物後,我們回到了蘇老師家的客廳,訪問蘇老師的爸爸(以下簡稱阿公),阿公表達了他對於設立後龍工業區,持反對立場,覺得徵收土地價格太便宜,以公告地價徵收,只收到公文通知徵收土地,苗栗縣政府也沒解釋清楚,很少人會去開說明會,不想被徵收的才去。此外,蘇老師表示,就她了解,大部分居民都反對徵收。

而在他們住家附近的傳統工業,阿公表示目前有綁金紙工廠(不太會汙染,家庭代工廠),海寶里(北邊)有工廠(不清楚在做什麼的),他提到:

  • 農田轉作也有補助。
  • 希望子孫也種田。
  • 很多休耕的農民也是反對科技園區。
  • 大孫子是專職務農。
  • 二女兒本身是專職農人,她的兒子是兼職農人。
  • 1甲地約生產2萬斤(兼業務農的孫子種冬瓜)。
  • 農損產品都在原地自然腐化,可以當施肥。
  • 耕地時,粗肥較少使用,細肥較多(化學肥料)。
  • 稻米不需使用農藥,菜類需用到。

聊著聊著,傍晚時分,阿公需要休息,我們則到外面散步。由蘇家的小朋友們(第四代)帶著我們去繞他們家族的田。夕陽伴著小朋友們的嘻鬧聲,蟬在一旁的樹上吱吱叫,走沒幾步,農田小路上卻出現了一坨坨的牛糞。有人不小心踩到了牛糞,大家就這樣玩了起來,田沒看到,牛糞照片倒是拍了不少。直到,蘇老師大聲呼喊著:「呷奔囉~~」(台語發音),我們這群大小朋友才前往飯廳。

晚餐時間,蘇老師提醒我們要去訪問小朋友們的老爸(簡稱蘇大哥,蘇二姊的兒子),因為蘇大哥很害羞,話題需先從他的小孩開始,才能打開話閘子。感謝蘇老師提供此情報,蘇大哥果然……講很多,哈哈!

蘇大哥是兼業農夫,平常上班前會先至農田工作,下班後回家再到農田去從事農事。他在務農前,是從事養殖業(養雞),自由的時間較多,而在家有種植的機會就會參與。自從美國進口肉類(WTO)(註)後,加上台灣有禽流感疫情爆發,台灣養殖業不好做,才退出養殖事業。

註:本來養雞一個月可以收入15萬,台灣加入WTO後,剩下5~6萬,後來有些養家禽戶會轉成養豬。

  • 蘇大哥的田地 第一期耕作:冬瓜、西瓜、香瓜(旱作類)。
  • 採輪作、種植季節性作物。
  • 銷售管道:農會(稻米部分),冬瓜部分有中盤商會來收貨。
  • 在種植瓜類作物時,會先考慮產銷,再來種植:

1.銷給誰 2. 自銷→載運問題

  • 一開始務農時先接洽西螺果菜市場,將農產品銷往那。如果種植面積增大(中盤商會自己來接洽),大部分農產運送方式,都是中盤商自己來載貨,農民只需負責採收。
  • 現在家裡田地的地目屬於旱地,水利會僅會幫地目為“田地”的土地打井,只要地目是田,就會有溝渠。
  • 目前有些地,位於保安林裡,有些地是承租來的。
  • 其他年輕一輩的兼農,大多為幫忙性質,不是自己做。
  • 平常與其他農民會在閒聊時、泡茶時,分享彼此的耕種經驗。有可能是約好要聚會,也有可能是路上遇到,就開始分享。
  • 目前種植了將近3甲的冬瓜,從施肥、農藥、瓜苗都有固定的農藥行在合作。
  • 種植作物有病蟲害時,會連絡農藥行,農藥行會傳授經驗,因為農藥行跟很多農民合作過。平常也會請農藥行的人來走走,看一看。
  • 農會有保證收購稻米,補助300公斤(補助不多)。
  • 休耕的地還是需要打田及灑綠肥。
  • 灣寶沒有組產銷班,農產價格容易被打壓。
  • 外地人買地情形:目前灣寶有兩個竹南人買地,本來是打算炒地皮。
  • 目前工作的公司,有觀音廠跟台南廠。
  • 後龍科技園區的說明會是各個社區分開來辦的。
  • 曾參加過北極宮的說明會,從事農作不是純粹為了利潤,也是維繫家族關係的無形價值。如果土地真的被徵收,覺得很可惜,因為現有的社區網絡會消失不見。
  • 認為平輩無法務農的原因:到工廠上班(類似綁鐵的那種粗工),會早出晚歸,時間無法配合農耕作息。

訪問完蘇大哥,已經是晚上9點多。隔天早上要陪著阿公騎腳踏車逛灣寶,而3位小朋友,則是來跟我還有純瑩一同睡在三合院的房間裡。古人云,遠道而來便是客;當晚經過一陣嬉鬧,晚上11點多,大家才「正式」睡著。(文章待續)

※本文原刊於小地方新聞網以及台灣農村陣線出版之《2009夏耘‧農村草根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