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旅遊潮 危及蝠魟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馬爾地夫旅遊潮 危及蝠魟

2010年11月03日
本報2010年11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洪美惠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Hanifaru灣海域悠遊的鯨鯊和蝠魟。圖片來自: Thomas Peschak / SOSF。儘管馬爾地夫近日成為海洋保護區(Marine Protected Area ,MPA),大量湧入的觀光人潮使得馬爾地夫野生動物面臨威脅,除非適當管理能夠適時介入。

自從2009被宣布為MPA之後,位於芭環礁(Baa Atoll)的Hanifaru灣引起媒體注意,並使得觀光人潮增加二倍。

但是馬爾地夫蝠魟計畫(Maldives Manta Ray Project)執行長史蒂文斯(Guy Stevens)警告說,如果沒有適當管理,此刻的榮景無法持續。他並指出,5年內進入Hanifaru灣的野生動物將大量減少。

史蒂文斯說,此地「愧為MPA」,既無管理也無規範。他說,馬爾地夫政府從不把這當一回事兒,只是紙上談兵。政府當局應該在下一次蝠魟季來臨之前,好好處理問題。

雖然Hanifaru灣的主要區域僅有一個足球場大小,但卻是世界知名、高達250隻蝠魟的覓食區。蝠魟的翼長平均有3公尺。

史蒂文斯說,水域的船隻和人口是個問題。他曾經在水域上看見13艘船和近200人,影響到動物覓食,「他們就是游不過去吃浮游生物...與人類接觸、碰觸,撞上動物等都阻礙到覓食行為。」

安全也是另一個問題:「已經有些動物被螺旋槳打中,而將來出現某個人被螺旋槳絞碎、船隻互撞、船隻撞到人等災難,則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救救我們的海洋基金會(Save Our Seas Foundation,SOSF)首席科學家奧爾曼(Rupert Ormond)說,因野生動物而衍生的觀光業是把兩面刃。「觀光業可因保護物種而有經濟正當性,但是除非觀光客人數以及行為都受到控制,否則不僅僅是壞了遊客的旅遊經驗,同時動物的覓食行為受到侵擾,他們將會轉移到他處,因此甚至可預見族群數量下降。」

然而有法規存在,卻沒有管理,任由無照的、無管制的探險船進入海灣,這種非法船隻,自從2009起已增加4倍。

史蒂文斯認為,確實執法的管理策略是相當迫切,可以遏止觀光過度造成Hanifaru灣惡化。

馬爾地夫環境部發言人承認,有管理和缺乏監督的問題。然而,他說,對於如何使用那塊區域、人數、船隻數、船速限制、船隻大小等,是有明確的準則。

※ 參考資料:Guardian報導

※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