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遊俠:東亞家蝠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城鄉遊俠:東亞家蝠

2010年11月09日
作者:李玲玲(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真的沒看過活的蝙蝠嗎?」沒關係,不論是在都市或是鄉村,只要在夏天的黃昏,到有大片開闊綠地的公園、校園、農田或是水塘附近或是路燈下,應該很有機會看到天空中一隻隻飛來繞去、翼展短圓,不時扭腰回身忙碌捕蟲的小小黑影。這些靈活的小東西就是蝙蝠,而且極有可能就是東亞家蝠。

所謂家蝠,反映出這種蝙蝠喜歡住在人類的建築物裡,特別是木造的閣樓、夾板、牆壁、屋簷的縫隙中,因此很容易在有人類居住活動的地區看到牠們。由於牠們體型小,一隻體長不過4-5公分,體重也不過4-5公克,所以一棟房子了輕輕鬆鬆就能擠上成百上千隻蝙蝠。

天然捕蟲機

別看牠們體型小,食量卻很驚人,只要環境中的食物充足,一隻蝙蝠一個晚上就可以吃掉幾百隻,甚至上千隻的飛蟲,包括許多蚊子、飛蛾等,不但能幫助農作除害,替人類除去病媒,還可以讓我們少用化學除蟲藥劑,減少環境污染,所以是人類的好朋友。

分佈廣,數量多  研究資料最豐富

由於東亞家蝠在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地區幾乎都可以找得到,數量也還不少,所以是台灣最早被研究,且研究的資料也最豐富的一個種類。我們除了知道牠們群居與晝伏夜出的習性,和隨季節變化會吃雙翅目、鞘翅目、鱗翅目、同翅目等昆蟲的食性外,還知道他們生殖特性,也就是牠們通常在4-6月時生小寶寶,媽媽雖然一胎可以懷1-3個胚胎,但是通常只能哺育照顧一隻寶寶。蝙蝠媽媽照顧得很仔細,因此寶寶大約一個月左右就可以飛行並逐漸外出覓食。

除了東亞家蝠外,目前在台灣還發現其他到兩種家蝠屬的蝙蝠,但是對牠們的習性,所知仍相當有限。

校園改造,棲地減少  夾縫中求生存

雖然東亞家蝠目前仍然很容易見到,但是多年前有位同學想以校園的蝙蝠作為研究的對象時,卻發現台大校園中原本數量相當豐富的東亞家蝠在十餘年內數量大幅減少。這位同學只能在某大樓的冷氣機旁的縫隙中找到幾隻個體,或是於黃昏時在路燈下看到幾隻在空中捕食的黑影。原先我還在懷疑學生是否太不認真,沒花功夫尋找就回報很難看到蝙蝠,但仔細一想卻驚覺,以前蝠口眾多的那些有屋簷、有縫隙的木造老建築,在過往十餘年的校園改造過程中,的確已經一一消失了。新的水泥建築幾乎完全沒有空隙讓蝙蝠棲息,所以才會看到少少幾隻蝙蝠可憐的擠在冷氣機旁的縫隙中勉強棲身。

其實這種狀況,不僅發生在台大校園內,台灣各地的三合院、四合院老房子,以及許多東亞家蝠最喜歡棲息的建築物,都在快速減少中,以至於為人除害,居功厥偉的東亞家蝠,現在連棲身之處都難覓,真是情何以堪。

人工蝙蝠屋  創造新家園

所幸在台灣蝙蝠學會早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在會員、老師的推廣之下,許多學校、社區都參與製作與架設蝙蝠屋,也就是可以提供蝙蝠棲息的特製木箱,放在教室、住家、各種建築物的高牆上。截至目前已經有許多學校、社區的蝙蝠屋陸續有東亞家蝠、高頭蝠進駐,甚至在裡面生下小寶寶。不但對東亞家蝠的生存有所幫助,同時也可讓老師、同學、社區居民就近觀察、欣賞蝙蝠的生長、活動,讓大家更認識這群人類的好朋友。希望大家都可以知蝠、惜蝠,共同愛護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