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十年變遷】從失望、悲憤到最後希望? | 環境資訊中心
環資十年特刊

【環境十年變遷】從失望、悲憤到最後希望?

2011年04月17日
作者: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此圖片屬於臺灣環保聯盟欣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已正式成立10年(2000年4月17日還是第1期電子報發刊日),回顧過去10年,做為從第1期就是訂戶和讀者的我,確實有不少感慨和感激。

10年來,台灣的環境生態品質本身和環境生態行政體制都有很明顯的變遷。前者面臨莫大質變,一般所謂的都市生活的公害污染(如空氣、水、噪音、垃圾)是有往好的方向在改善;但整體的海島生態品質卻日益惡化,從國土到海岸、從山坡到溪流、從濕地到水資源,再從本島到數個離島,莫不一再暴露長期深受工業污染和過度工業開發所傷害的後遺症,這從林俊全教授所寫的「台灣的天然災害」(2004)和「台灣的十大地理議題」(2008)兩本書羅列的大大小小問題,看得出來10年來的台灣國土已經比10年前更脆弱,也受傷更重。

在10年裡,曾經也有讓人耳目一新和振奮的環境生態行政體制改革,尤其是2000年到2004年期間的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的運作和「台灣21世紀議程」的核定公布,確實是做對過一些事。但蓋棺論定民進黨8年執政下的環境政策和行政,卻是有心無力,甚是心力都不夠明智和果斷。在關鍵時刻還是過於妥協、讓步,不敢挖致命問題,更懼於做痛定思痛的大決定。從2008年國民黨重返權力的這3年裡,環境政策和行政更是每況愈下,不但在面對國土、農地、天災、污染工業諸多問題時,不但不用心,甚至根本無心和昧著良心。

也因此,10年來,以伸張環境正義為己任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團體及相關民間公民組織,可說是深受痛苦感和挫折。在民進黨執政下,因為不願放棄期待,卻到頭來失望;在國民黨執政下,因為根本不抱希望,而憤怒生怨。終於在2010年開始,台灣的環境運動再起,企圖化悲憤為力量,集抗爭、反對和倡議各種手段,讓人看過環保老兵不死,環保運動再出發。

以上這些悲觀事實和發展都讓我很感慨。

其實每期我讀台灣環境資訊電子報有關環境生態再蒙塵的消息時,我一方面確實是更加感傷。但每每讀到一些有關不少人默默為台灣大地和海島生命修補、救援的報導時,我又再度燃起希望的感情和感激,也盼望再出發的台灣環保運動能在關鍵時刻打醒醉生夢死的無知執政者,讓台灣「母親大地」終能恢復生機,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