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園丁的漫長守候 范欽慧「自然筆記」再次入圍金鐘獎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境園丁的漫長守候 范欽慧「自然筆記」再次入圍金鐘獎

2012年10月15日
本報2012年10月15日台北訊,鄭鈺琳報導

照片提供:范欽慧「自然筆記已經成為一棵紮根盤纏的母樹,在看不到的泥土地下,穩穩地連結在這片土地上。」

「從孩子的世界看見自然,讓孩子認識土地,能深化教養的意義,從經驗和感動出發,生態保育可以不沉重的。」

金鐘獎是台灣廣播電視圈每年最重要的獎項,能夠入圍或得獎,都代表了對節目與個人的肯定及榮耀。而今年環境教育界也未缺席,在環境教育道路上默默耕耘了16年,范欽慧製作主持的「自然筆記」節目,再次入圍廣播金鐘獎的「教育文化節目獎」與「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兩個獎項。

選擇人跡較少的那條路  一腳踏入自然教育的繽紛世界

「自然筆記」在教育廣播電台自1997年9月6日開播至今,至今已邁入第16個年頭。16年,一段人類生命中不算短的時光,可以讓人念完4次大學,也足以讓范欽慧從青春盛年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

回首當年如何開始製作主持自然筆記,她說:「當初並沒有想的太多,只知道自己也想成為進入自然的引路人,而做廣播節目,應該可以朝這個方向前進,於是就做了」。差不多是30歲的年紀,當時還在天下雜誌工作的范欽慧,參與了「海闊天空的一代」教育專題製作。在過程中遇到很多對地方、環境、土地知之甚詳的老師,他們可以對著身邊的動、植物的身家背景信手拈來滔滔不絕,也會帶著你在路邊水溝裡掏著爛泥巴,尋找蜻蜓的幼蟲。

「當時看著這些就覺得神奇,渴望自己也能向他們一樣了解自然和土地。」離開天下之後的范欽慧,丟了企劃到教育廣播電台,沒想到竟然通過了。這個節目,就是自然筆記。未曾料到的是,僅僅是想以聲音說故事,和大家分享對自然、對土地情感的單純念頭,竟在日後走出了一條繽紛寬廣的道路。

因為製作節目、尋找採訪題材的需要,讓她有了理由和其他的環境工作者接觸,以新聞廣電的專長打下自然筆記的節目基礎。爾後遇到了自然生態攝影學會的理事長李進興,更因此認識了更多喜愛、投身自然領域的夥伴,延伸出枝葉繁茂的各式合作,共同為台灣土地而努力。包括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紀錄觀點」,也開始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寫專欄,甚至出書。時至今日,「自然筆記已經成為一棵紮根盤纏的母樹,在看不到的泥土地下,穩穩地連結在這片土地上。」范欽慧這麼認為。

以靈魂  說土地的故事

范欽慧經常背著大小器材到處採訪、錄音。照片提供:范欽慧。在節目製作的最初幾年,范欽慧經常背著大小器材到處採訪、錄音,像是林務局保育科的林華慶技正、專精台灣蛙類研究的楊懿如老師,都還是博士班學生的時候,范欽慧就經常直接跑到他們的研究室,或是和他們一起下田野。16年後的今天,范欽慧依然每週準時到錄音間報到。

一如往常,范欽慧從容的和來賓談話、準備資料。進入正式錄音時,她閉上雙眼,在錄音間特有的清朗空氣裡注入力量,以寧靜沉穩的聲音開啟當天的節目。親身感受范欽慧錄音時專注迷人的風采,與來賓的精彩對談,一段段在臺灣土地上努力耕耘故事竟因此鮮活起來。問及如何廣播如何打動人心?她調皮的笑了笑:「不是我在說話,是我的靈魂在說話呀!」

守護自然筆記環境花園的園丁

專業、用心和堅持,讓自然筆記拿下了四座廣播金鐘獎,以及無數次的入圍。然而,這些歲月並不總是順遂,節目經費是最大的難題。一年僅五萬元的製作經費,要做出有品質、有深度的節目,沒有其他的補助支持,有其困難。儘管如此,經費缺乏的困窘、入圍和得獎的肯定都沒有讓范欽慧停下以聲音素描環境的腳步。

從節目第一集訪問台灣考古界重要的素人考古學家潘常武,以及投身鯨豚保育的討海人廖鴻基開始,這個節目,伴隨著許多關心台灣環境的工作者,從青春到中年、從壯年至白首,記錄了他們長期投入自然研究觀察、環境守護的「聲」影。范欽慧表示,這麼多年累積下來的錄音資料,其實是一段重要的台灣環境史料,不僅記錄了台灣環境變遷的故事、自然保育觀點及行動的轉變,也見證了許多環境夥伴長期耕耘自然保育的生命歷程,和其交織出來的動人故事。「這樣的聲音史料有其價值,或許有哪個圖書館或博物館願意收藏呢?」

節目中有「媽媽的氣息」  保育不沉重

如果你曾經聽過自然筆記,會發現在節目中場經常穿插著小朋友的童言童語,那,是范欽慧和她女兒們的日常對話。

聽過自然筆記,會發現在節目中場經常穿插著小朋友的童言童語,是和她女兒們的日常對話。鄭鈺琳攝。成為母親,是范欽慧自己、也是自然筆記節目風格的重要轉捩點。如果說,2000年以前的自然筆記,還在努力冒芽茁壯,那麼2001年後的十多年間,自然筆記增添更多的是媽媽的氣息。這段期間,范欽慧當了母親,養育兩個小孩,寫出三本書,拍成四部影片,並花了五年時間在哺乳,即便穿梭在母職和獨立製作工作者的忙碌角色裡,自然筆記也未曾中斷。這個時期的自然筆記,轉而關心下一代,試圖傳達更多生態教養的觀點:「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他們看待自然的眼睛和觀察經常讓我感覺驚奇,」范欽慧的眼神中透露著對孩子滿滿的愛,「而從孩子的世界看見自然,讓孩子認識土地,能深化教養的意義,從經驗和感動出發,生態保育可以不沉重的。」

也因此,自三年前開始,范欽慧讓自然筆記走出錄音間,與科學教育學者合作,衍生出「拜訪科學家的實驗室」活動,與節目聽友們一起實地看見終日埋首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真實的工作面貌,試圖在未來世代的心中種下喜愛自然、對科學好奇的種子。

自然筆記16歲的生日願望:串連彼此生命的環境網

問到范欽慧對於自然筆記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她說,這個節目集合了許多人的心血一起灌溉長大,才能從種子長成一棵蓊鬱大樹。未來更希望它能串連出一張環境網,到了20歲生日的時候,再一次的邀請環境教育的夥伴們,共同為自然筆記慶生,同時一起感謝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和萬物生靈。她也期許自己繼續進步,以生命的實踐讓自然筆記成為最專業的環境教育廣播節目。

※ 相關連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節目線上聆聽;范欽慧部落格「立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