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經驗 法專家現身說法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核能經驗 法專家現身說法

2012年11月09日
立報2012年11月9日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311福島核災改變了世界各國對核能的態度,早在2005年,法國核電專家Mycle Schneider便已針對福島核電廠內用過燃料棒儲存冷卻池的問題提出警告。Mycle Schneider 8日應邀至立法院演講,分析當前核電工業問題,提出新的能源政策思維,呼籲台灣立法院邀請獨立專家學者針對四座核電廠進行評估報告。

Mycle Schneider在1992年創辦能源資訊中心,與綠色和平、世界觀察研究所共同出版第一份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當時的報告指出,核能產業發展已趨緩,市場利基逐漸消失。20年間的核電工業的發展的確如同Mycle Schneider預期。

核電工業衰退 建廠黃金期已過

核能發電佔全球發電總量的高峰出現在1993年,當時發電比率約17%,之後比率一路下滑,2011年僅剩11%。當太陽能、風力發電等發電成本因技術提昇而逐漸下降時,核能發電成本卻持續升高,Mycle Schneider表示,新型反應爐造價昂貴,後續營運成本跟著大幅提昇。」當核電發電比率越來越少,替代能源成本更低,而核電造價依然昂貴時,建造核電廠的最佳時機已經消失。

Mycle Schneider指出,全世界正在建造的反應爐共有59座,其中9座建造時間超過20年、4座反應爐建造時間超過10年。不少人認為,核電廠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狀況下,是相對減碳的發電方式,Mycle Schneider強調,新建核電廠既無效率又耗費大筆經費,排擠了更有效率和減碳的方法。

新建電廠的成本上升,也讓營運當為希望延長使用年限來回收成本,這又造成另一個安全監督的問題。Mycle Schneider強調,歐洲對於既有核電廠進行壓力測試後發現,許多電廠在安全設備需要大幅改善,但這些電廠是否能穩定運轉到改善完成令人質疑。

核四安全 請獨立學者評估

台灣核四廠仍在興建,雖然原能會強調商轉前將邀請國際組織審查,通過審查才會正式商轉,但Mycle Schneider質疑,國際組織屬於核電同業公會的一份子,進行審查難免因為角色問題而無法客觀,審查恐怕有疑慮。

他建議立法委員邀請獨立專家學者,針對核電廠安全問題進行評估,根據評估報告廣邀國內外學者舉行聽證會討論,為核電廠問題和核電政策提供更廣闊的思考方向。

除了新建的電廠成本與安全的問題,Mycle Schneider認為既有的核電廠潛藏許多危機,他指出,前一陣子比利時一座核電廠發現內部出現8千多條小細縫,這座電廠當初建造時完全按照規範執行,「這是因為超音波技術才有辦法偵測到細縫,換句話說,在技術尚未進步到此前所建造的核電廠,是否存在許多安全問題。」他強調,一旦出現新的事證,就應重新檢討核電廠的設置是否恰當。

創新思維 以服務取代政策

福島核災讓全世界重新思考核電議題,德國更立即關閉7座1981年以前建造的核電廠,並提出確切廢核期程。雖然不少人表示,就是因為關閉核電廠,德國才得向法國買電,但Mycle Schneider解釋,德國向法國買電是因為法國的電力較便宜,且一年之後德國仍然恢復自行供電,甚至供應電力給法國。

法國之所以可出售電力,是因為法國75%電力來自核電,而且仍不放棄興建新電廠。為了增加電力消費,政府給予便宜電價,甚至將電力作為發熱能源,導致冬天一到,暖氣設施使用量大增也讓電力負載過高。

依靠電力提供各種生活所需,必然面對生活改變、產業轉型時的電力需求波動。「過去提到『能源政策』,我們總是在談能源供應」Mycle Schneider說,各國政府應調整思維,朝向「能源服務」方向去創新。他以巴西一座國小為例,當地國小的照明設備,是利用窗戶的反射裝置,讓日光反射後進入室內提供照明,省下3/4電力支出,讓這筆經費可投資在書本上。Mycle Schneider強調,這雖不是什麼高科技,卻更省錢,並且有效率。

※ 轉載自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