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自然地圖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生命印象

都市自然地圖

2012年12月02日
作者、攝影:王力平

現今的社會由於工商業發達,人們為了工作與經濟上的需求大量集中於都會區,形成人口密度極高的都市生活圈,平面空間嚴重不足,大量高聳的水泥建築因應而生,破壞了天際線,更讓都市中的自然元素蕩然無存。但是都市中真的就沒有些許的自然氣息嗎?

人口密度極高的都會環境,自然的因子幾乎蕩然無存。  王力平攝

都市中大量種植行道樹,增加公園綠地,增加的多半是外來種植物,近年來已經逐漸增加原 生種植物之利用。圖中為台灣欒樹。  王力平攝在經濟向上發展至一定條件時,人們會對於生活品質出現提升的需求,因此在都市中也逐漸增加環境綠化方面的預算與工程,企圖在都市中灰濛濛的水泥建築叢林中,增添一些自然的色彩與氣息,提升城市的美感與居住空間的舒適度。

因此在人們反思的意識之下,在都市中增添自然氣息,同時自然的元素也悄悄的在各各不被注意的小小的角落逐漸展現生命力,所以你只要稍微提升自身的注意力與觀察能力,其實在水泥叢林中還是能找到許多自然元素,甚至還能找到些許生命的感動。

薄翅蟬羽化特寫。  王力平攝

現代化的都市中,其實在許多角落中,仍然殘存許多具有歷史氛圍的建築,紅磚造的屋子在都會區中已經成為少數民族,然而紅磚獨特的色彩,不僅豐富的建築本身,也為水泥化的都市增添彩度。而且,紅磚與水泥的縫隙卻常成為綠色生命的起點,正榕(榕樹)、雀榕等植物透過鳥類的傳播,往往在磚牆縫就漲了起來,還有一種蕨類植物更是磚牆上的常客,那就是鱗蓋鳳尾蕨。它灰綠色的葉片,屬於一回羽狀複葉,葉片前端具有尖尖的頂羽片,只需要偶爾下一陣雨,就能屹立於磚牆上,幾乎完全不需要土壤,惡劣的生存環境,阻擋不了它的萌發,是紅磚牆上的「牆上綠英雄」,灰綠的色彩與紅磚牆形成古樸和諧的色彩。

都市中越來越少見的磚造建築。 王力平攝紅磚縫隙中長出來的鱗蓋鳳尾蕨,紅綠搭配色彩相當搶眼。  王力平攝

路邊一片古老的磚牆,長期沒有被人們整理,加上因為水管漏水,整個牆面長年處於潮濕的狀態,結果成為植物的天堂,仔細觀察可以見到島榕、雀榕、正榕、鱗蓋鳳尾蕨、密毛小毛蕨及毛葉腎蕨等多種植物,牆角邊的地上還有黃庵菜這種菊科的可愛小黃花,無意間在小小的黃磚牆上創造出歧異度極高的生物多樣性。這些自然的元素與生命力就悄悄地在我們身邊,慢慢地冒出來。所以每天上班、上課或在街上行走時,不妨花幾分鐘欣賞這些自然的小品景觀。這樣的景觀可是出現在人來人往的新板特區一帶喔!朋友們,你可以去試試看,尋找這都市的綠寶牆喔~!

長滿各種綠色植物的磚牆,你可以去算算看有幾種植物長在上面。 王力平攝

公園綠地是現代化都市中非常重要的綠色元素,但是多半是人工栽植的植物,而且絕大多數規劃栽植的種類都是外來種植物,因為這些植物外型討人喜歡、植栽設計師比較了解、苗木植栽供應商也能充分供應,當然同時具有管理經營的方便性。而本土原生物種被使用的機率就相對低了許多,不過來到這樣的環境也別灰心,睜大眼睛仔細找,還是有機會找到一些野生動物的氣息。

水池就是一個非常棒的地方,因為即使是都市中心公園被水泥完全圍繞的水池,只要是溫暖的季節,還是能找到一些蜻蜓。它們生活史中,產卵與幼蟲期都必須要有水域環境的存在,因此蜻蜓們總會找到水域,劃地為王,堅守著領域,無論覓食與求偶、繁殖,都需要這樣的環境。所以人們當初建造公園挖掘水池,原本只是要創造出水塘或是要群魚悠游的景觀,結果也為蜻蜓增加了可利用的棲息於繁殖空間。

站在都市常見野草「車前草」上的沖繩小灰蝶。  王力平攝粗鈎春蜓就是都市公園中水池常見的大型蜻蜓,別看它漂亮的模樣,可是一流的昆蟲空中殺 手。  王力平攝

除了蜻蜓之外,蝴蝶也是都市環境中常見的昆蟲,其中體型嬌小常常被忽略的沖繩小灰蝶,廣泛分布於台灣的平地,無論是荒草地或是公園綠地,除了寒冷的冬季之外,總會見到它灰色的身影在草地上,快速飄忽的移動,雖然數量很多,卻是不容易接近。

攀爬在樹上具有良好保護色的攀木蜥蜴。 王力平攝在行道樹街穿梭,是都市中享受綠色氣息的好去處,遠遠瞧到樹幹上似乎有動物在移動,原來是保護色良好的攀木蜥蜴,其實牠們在公園綠地的數量也不少,這種小型的掠食動物出現,就可以知道這種環境其實也能提供牠們充足的食物,食物供應鏈的形成,代表著都市這種類型的綠地環境,嚴然形成一個小型的森林生態系。

每年東北季風逐漸轉弱的季節,大地回春,不僅山林野地就連都會區的清晨也多了許多鳥類求偶的鳴叫聲,只是多半都被轟隆隆地稱聲淹沒,單是如果你起的夠早,一定有機會在窗邊聽見短-長-短「姑、姑~古」三音節的叫聲,你曾經有好奇心想找找看這究竟是什麼動物的叫聲嗎?牠其實就是擅長在都會區生活的珠頸斑鳩,不僅能在草地上見到牠,樹上更是牠喜歡休息的地方,還有房屋的遮雨棚也是牠們常常利用的環境。

其實在過去農業社會中,珠頸斑鳩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常常被人們捕捉作為食物,這種外貌似鴿子的鳥類俗稱「斑甲」,常被運用為補品,最常用的方法是「粉光燉斑甲」。所以農業地區的珠頸斑鳩都非常敏感怕人,而現在都市中已經沒有人捕捉珠頸斑鳩,所以常在巷弄間、馬路上就可以近距離看見牠悠閒地漫步覓食。

在安全島綠地中求偶的珠頸斑鳩,前面的是雌性,後面的為雄性。  王力平攝

東區街道殘存的柳公圳支流,雖然看起來像臭水溝,卻有小白鷺前來覓食。都市的清晨是空氣最清新的時間,早起散步邁開步伐快走是輕鬆又有效的運動,也可以趁機會做一點自然觀察,在繁華的台北東區小路間的排水溝其實是過去的灌溉水圳,雖看不見小魚悠游其間,但是引來小白鷺的駐足,相信一定會有魚兒,只是我們的視力不足以發現。

在繁華的鬧區清晨也能碰見牠,是非常有趣的經驗,這些自然界的生命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如果能早一點起床,散散步或提早一點出門,不一定要假日開車跑個老遠到山上親近自然,其實很多自然元素或因子,隨時都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喔!別忘了親近它們,多關懷一下我們著居家周遭,增添多一分的小小喜悅~!

※ 更多自然生態相關影像/文章請上「自然之窗 台灣自然影音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