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外海魚類抽檢 1/3體內有塑膠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英國外海魚類抽檢 1/3體內有塑膠

2013年01月29日
本報2013年1月29日綜合外電報導,藍巧軒編譯,蔡麗伶審校

超過三分之一受檢驗的魚體內被發現含有體積小於1公厘、名為「微珠」的塑膠碎片。(攝影:Corbis,節錄自衛報報導)科學家發現,近1/3從英國西南外海捕獲的魚體內都殘留塑膠污染的痕跡,那些塑膠殘留物多來自於清潔產品和塑膠提袋等物。(更新註

普利茅斯大學針對在英吉利海峽捕獲的10種魚類調查其體內塑膠殘留物比率,並將研究發表在《海洋污染學誌》(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期刊中。在受檢驗的504隻魚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魚體內含有大小在1公厘以下的微小塑膠碎片,科學家稱這些碎片為「微珠」──這是指直徑約0.5到500微米的均勻的聚合物粒子。

普利茅斯Richard Thompson教授說,「我們先前曾向大家說過,在世界各地的海岸線、海床、及英國周邊的水域中都分散著無數像這樣的塑膠碎片。但新研究顯示連魚類也開始攝入這些碎片。實驗室中關於蚌類的研究指出,有些有機體在攝入塑膠碎片後會將其保留在體內,因此使這些微小塑膠廢物在自然種群間循環。

研究人員表示,如此的循環可能會在生理上對魚類造成嚴重的後果,例如堵塞住牠們的消化系統或給牠們吃飽了的錯覺。

那些在距離普利茅斯西南海岸10公里、深55公尺處捕獲的魚類包含常見的鱈魚、竹筴魚、海魴與紅魴魚。在184隻體內有塑膠殘留的魚之腸胃道中發現有1到15片不等的合成聚合物。

利用光譜儀分析從魚體內取出的351項物體後發現,那些殘留物大多是人造絲,是一種常見於衣物與衛浴產品中的人造纖維。其他的殘留物包含那些「從大型物件上脫離的物品,例如:袋子和瓶罐中的聚酯纖維。」

儘管已多年禁用塑膠袋,但由英國超市提供給顧客使用的一次性薄型塑膠袋,在2011年使用量再次上升。2011約有8億個薄規格的塑膠袋被使用,比起2010年的7.6億個增加了5.4%,也就是說每人每月用掉將近11個塑膠袋。

不吃內臟  暫不影響健康

Thompson繼續說道,「那些塑膠殘留是在魚的內臟中發現,而我們基本上是不食用其內臟的,因此不用擔心會威脅到我們的健康。但我們不需要那些塑膠廢物遺留在海中。這些物質基本上都是可以回收的,可惜的是我們文化中長久以來的習慣都是把它們當成垃圾處理。我們必須重新了解這些塑膠廢棄物的價值,並藉由工業和製造業業者的協助來增加其再使用性與可回收性。

美顏產品也含塑膠  業者承諾逐步淘汰

另外,市面上許多洗面乳、肥皂等產品也含有塑膠微珠,也會危害海洋生態。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月稍早,經海洋保育團體抗議行動後,世界化妝品與沐浴用品大廠聯合利華,已宣布其產品將逐步、全面淘汰塑膠微珠。

英國海洋保育協會(MCS)和北海基金會先前發起抗議行動,凸顯這些微粒對全世界海洋與自然生態會造成長期危害,如今,他們樂見聯合利華承認微珠對環境的破壞,並願意逐步淘汰用微珠作為去角質產品的材料。

用來去除皮膚表面老化細胞的去角質產品,可以回溯到古埃及時代,當時流行用絲瓜瓤、刷子、浮石等傳統工具來清理堵塞的毛孔,以維持健康與保持臉部的清潔。但如今傳統方法式微,人們普遍在店家購買的專用產品,則含有需要數年才能分解的塑膠微珠或微晶(mircocrystal)。這些物質最後會累積在海中,傷害海洋生物甚至進入食物鏈當中。事實上,已有些產品是用壓碎的杏仁、穀類、荷荷巴、鹽、糖、沙子等做為替代的成分。

在民間團體施壓下,聯合利華做出正面承諾,並宣稱此承諾適用於旗下所有個人護理產品,包括英國知名品牌多芬(Dove)和Radox。該公司聲明指出,「我們保證,所有的個人護理產品都會逐步淘汰微珠。我們了解海中塑膠微粒是相當重要的議題,我們也已經再次檢討產品中含有微珠的產品──包含現有產品與研發中的。我們決定停止用塑膠微珠做為「磨砂」的材料,並預計在2015年之前,全球產品都淘汰使用微珠。」

MCS樂於見到這樣的發展,也表示希望其他公司可以跟進。其廢棄物政策負責人Sue Kinsey指出,「很多人並不了解他們每天使用的洗面乳與去角質產品最終會傷害英國週邊海域的特殊棲地和野生動物。其原因在於這類美顏產品廣泛使用塑膠微珠,當我們把臉上的泡沫洗掉時,其中包含的微小塑膠顆粒會延著排水系統進入海洋,最後被海洋生物吃下肚。」她呼籲消費者仔細閱讀產品標籤,並選擇用沙子等自然物質做替代物的產品。

【參考資料】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