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花東的信息】陸客:「奔馬看花」遊台東 沒啥感覺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來自花東的信息】陸客:「奔馬看花」遊台東 沒啥感覺

2013年04月08日
本報2013年4月7日花蓮訊,古國廷、許惠婷報導

「人家都說走馬看花、走馬看花,我看是『奔馬看花』!從台北、日月潭、阿里山、高雄、知本到花蓮,來台灣8天,有5天都在車上,安排行程太緊湊。」「我很喜歡台東,很好的景色,但是下一站必須趕往太魯閣,這樣要怎麼有感覺?」當問起陸客遊玩台東的感覺,來自西安的邵小姐這樣回答。

「不要告別東海岸徒步行動」7日從長濱真柄部落出發,步行經過八仙洞遊憩區、北迴歸線遊憩區、靜浦部落,最後夜宿於港口部落。而當日旅程所見,無論陸客和花東在地居民,都飽受委屈。

陸客希望停留,導遊不願多留

八仙洞前同時間停靠十部遊覽車

台東及花蓮縣政府,都想以觀光建設推動未來經濟發展。而台東縣的八仙洞、花蓮縣的北迴歸線,都是大陸遊客團的熱門景點,粗估光是中午時段,八仙洞同時就有10部遊覽車、約400位陸客停留。

陸客在八仙洞前與太平洋合照訪談陸客結果,普遍認為停留在台東的時間太過匆促。「在八仙洞吃個飯就要走,停留時間太短。」來自河北的林先生表示。「太美了這地方,可惜只有9天,大部分時間在車上過的。最愛的就是台東,若將來有9日台東行肯定要來。」來自湖北的胡先生表示。

即使台東對於陸客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希望多做停留,但陸客的期盼與旅行社的規劃有所落差。「台東能住上一宿就不錯了,而且行程規劃都是由台灣旅行社決定。」來自北京的領隊王先生表示。「在有限的時間環島,為了趕路需求,在東部的景點只是為了休息上廁所而已。」武漢的領隊李小姐說道。

「快喔,先進去餐廳用餐再來海邊拍照。」「上車了,上車了,要往下個點移動。」採訪陸客過程,都在台灣導遊的催促聲下中斷,載著陸客團往南到知本停留,或者往北到下個景點北迴歸線地標。

是誰從北迴歸線地標中得利

北迴歸線地標位於花蓮豐濱鄉靜浦,是遊玩東部遊客時常停留的景點之一。但無論在取得建地過程,和落成以後所帶來的人潮,帶給在地人的效益實在有限。

北迴歸線旁的表演者

「我在這裡唱歌很多年,每天都在這裡唱,收入有7成要繳給大老闆,但為了生活也是沒辦法的事。」「四周的商家是私人土地,但是由長濱人買走,再以每月數萬塊的租金租給其他人,本地人根本租不起,所以又是外地人租去做生意,」每天在北迴歸線表演的靜浦族人樂搏赫爾凱表示。

北迴歸線景點上方的檳榔攤 檳榔攤主人

在北迴歸線地標上方有間本地人經營的檳榔攤,「我原本在台北工作,父母生病以後就回家照顧老人家,這塊地原本是稻田,北迴歸線建成以後就改建成檳榔攤,只是這裡很少有旅客進來,」檳榔攤主人Hosan表示。

「北迴歸線地標以前是靜浦部落族人的水稻田,但有人跟地主說將來要道路拓寬,向地主以一分地30萬的價格收購,並且說如果不賣,被強制徵收就沒有錢可以領,於是地主就將土地賣出去,」陪同團隊步行的靜浦部落青年Uding解釋,「事實上買主早已知道這裡要蓋地標,所以再以高價賣出,幾經轉手之後變成1坪上千萬的地價。北迴歸線從無到有,這過程靜浦族人生活並沒有改善。」

可是這種無法讓當地人受惠的發展方式卻一再發生在靜浦部落,一行人行經秀姑巒溪出海口,在去年興建完成的Ma La Taw地標,及觀賞日出的舞台歇腳。

重蹈覆轍 無助當地生計的無效開發

秀姑巒溪出海口,前為MALADAW地標,後為觀賞日出舞台

「東管處去年做了這個Ma La Taw的裝飾在地上,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但是Ma La Taw是我們阿美族人崇敬的精神象徵,這樣放在地上給人踩來踩去感覺很可惜,」Uding不解的提問,「這裡以前都是田,海水曾淹到這裡過,和比西里岸、都蘭都一樣啊!現在東管處說蓋成這樣可以作觀賞日出的舞台,可是太陽就一個而已,不知道為什麼東海岸要蓋這麼多個?」

這些尚未看到觀光效益的景觀設施,其建地同樣屬於靜浦部落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領域。Uding沿路細數部落失去土地的血淚史,「有些土地被賣掉,幾經轉手最後就變東管處的了,我們現在很後悔!」土地變成東管處所有之後,部落族人失去可以使用的公共空間以及對土地使用方式的決定權。

除了這些已經建成的景觀設施,還有一個巨型開發案威脅著靜浦族人的未來。「山海劇場預定地當初選在靜浦,面積約8.8公頃,占靜浦部落土地的三分之一,目前有43筆是族人土地,26筆是外地人買去,」Uding解釋,「當時是由鄉長與耆老協商,沒有把年青人納入會議,而報章雜誌則報導鄉長與當地耆老對於山海劇場樂觀其成。」

「當我從報章雜誌得知這個消息,就馬上印出來從花蓮趕回靜浦,問地主、民眾知不知道這件事,結果都是不知情。去年10月第一次說明會,地主們才知道自己土地將遭徵收。甚至有告訴族人社區中心有烤肉,要族人到場登記便可享用烤肉,而登記表卻是開發計畫同意書的事情發生,」Uding沉痛表示。

徒步行動成員在北迴歸線地標前抗議山海劇場「我害怕山海劇場變成北迴歸線第二,族人失去土地,也無法從中改善生活,所以決定反對,」而經過部落族人凝聚共識,強烈表達反對的決心後,山海劇場預定地遷出靜浦,可是卻又決定在石梯進行填海造陸,做為劇場場址。

「目前10年400億的『花東發展基金』補助計畫,山海劇場計畫因屬於E類有條件通過,因遇到靜浦部落抗爭,於是更換地點到石梯進行填海造陸,而這計畫提案將交由經建會的委員們審查。然而花蓮縣政府的態度是,即便沒有通過經建會審查,也會以BOT案的方式外包出去,到那時隨時可能在花蓮任何一個地方進行,」自東華大學研究所畢業就一直投入花蓮原住民部落發展,自然形成空間工作室負責人李姮憓表示。

陸客在台灣旅行團的安排下像個匆匆過客,花東政府為這些團體遊客而蓋的大型開發案效益有多少﹖

一個個人工景點矗立於東海岸,在此千百年的住民失去傳統領域,卻只能在遊憩區受雇唱歌跳舞、擺檳榔攤,生活並沒有改善。縣政府卻總說為了花東未來,規畫數十個大型開發,到底是為了誰的未來﹖

不要告別東海岸徒步行動,8日邁入第5天,卻有這麼多的疑問慢慢浮現,又有誰能提供解答?

作者

許惠婷

相信動物解放、環境平權,還有人的能動性。盡力實踐著零廢棄物蔬食生活,同時用筆和口希望更多人一起邁向更好的世界。

古國廷

願化作土,去成就一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