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全球主要生產加工部門每年造成7.3兆美元環境損失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聯合國:全球主要生產加工部門每年造成7.3兆美元環境損失

2013年04月17日
摘錄自2013年4月15日聯合國新聞綜合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4月15日發表媒體通報稱,由該機構下屬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經濟學(TEEB)”國際項目委託英國著名環境諮詢公司特魯克斯特(TruCost)編撰完成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包括農業、林業、漁業、採礦業、石油和天然氣勘探等在內的一些主要生產和加工部門每年所造成的環境、衛生及關乎人類福祉的其他關鍵要素的損失高達7兆3000億美元,急需國際社會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以確保生態可持續性發展。

這份題為《自然資本處於風險――企業最大的100項環境外部性(Natural Capital at Risk – The Top 100 Externalities of Business)》的報告指出,全球企業每年在世界範圍造成的環境損失約為4萬7000億美元,相當於可確認的由第一產業導致的環境成本總額的65%。其中大部分來自溫室氣體排放、水和土地的使用,其環境成本分別占總量的38%,25%和24%;此外,空氣污染、水土污染以及廢物處理導致的損失分別為7%,5%和1%。

報告稱,具有最大環境破壞性的產業目前是燃煤發電,尤其是在亞洲和美洲,其每年因為溫室氣體排放、大氣污染以及健康支出增加等所造成的損失在東亞地區為4530億美元,處於所有生產行業之首;在北美地區約為3170萬美元,位居污染產業排名第三位。它所導致的社會成本遠遠高於其帶來的經濟收益。

其他對環境衝擊較大的產業還包括農牧業,主要體現在過度用水和土地使用方面。例如在南美洲,養牛業的環境成本每年約為3540萬美元;在南亞,小麥和稻米生產則分列環境成本最大產業的第四和第五位。此外,鋼鐵生產的環境成本高達2250億美元,位居全球最大污染行業的第六位;水泥生產緊隨其後,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總量的6%,而東亞地區所生產的水泥占到全球總產量的55%。

報告強調,隨著中產階級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在未來一段時間,資源稀缺和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將進一步惡化。因此,報告呼籲各國企業和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關注自己的生產活動對自然資本所造成的衝擊,並採取行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不斷減少污染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