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了立委的一個屆期,遲到了兩年的《職業安全衛生法》終於在今天(6月18日)立法院的臨時會三讀通過了,今天的通過算是我國勞安制度法規很重要的一個進步,還是不得不說,如果立委上個屆期就通過,也許像順丁烯二酸這樣工業生產的產物違法添加入食品的食安事件,就來得及阻止,但是這樣就是推動勞動環境改善的句點了嗎?並不是,劇情尚可的腳本才剛寫好,並不代表世界就會照這樣轉動,接下來各方人力是否足夠實際執行,政府勞動檢查人力是否有足夠能力落實監督才是真工作的開始,大家準備好了嗎?準備好玩真的了嗎?
《勞工安全衛生法》修正案自1991年以來,迄今已逾20年未實質大幅修正,已不符經濟產業結構、社會環境及新興職業相關疾病等變遷之需要,影響我國廣大勞工及國民安全與健康甚鉅,這次的修法有幾個重要的突破:
一、我國勞工健康照護率低,急需建立健康管理機制(#22)
我國僅規定300人以上大型事業或100人以上有害健康事業需依聘任或特約醫師、護士從事健康服務業務,勞工健康照護率僅約20%,較諸日本(1972年)及韓國(1990年)即實施勞工人數50人以上僱用或特約產業醫師制度,已落後20-40年,這次職安法的修正通過後,擴大保障工作者之安全及健康,期望可以迎頭趕上落後的部分。
二、化學品任意進出國門,影響勞工工作暴露安全,甚至民眾食品安全,影響民眾健康(#10、11、13、14)
據ILO(國際勞工組織)估計,60%之職業疾病與化學物質危害有關。我國危害化學品達1萬9000種,其中近4000種與致癌、致畸胎或致生殖毒性(CMR)有關,除少數列管(環保署毒化物298種)外,為數眾多之危害化學品及未知危害的新化學品任意進出國門、四處流佈,成為勞工、民眾健康與生態環境的重大隱憂。我國化學品源頭管理制度已落後國際10至15年,這次通過的職安法,強調化學品源頭管理,期為我國勞工和民眾的安全衛生與健康帶來應有的保障。
三、建立勞工作業環境與健檢資料庫(#12、20、21)及保障母性與身心健康(#30、31)
勞工作業環境暴露資料及健檢資料是職場的安全衛生及職業醫學重要評估資料,由中央主管機關建立全國勞工健康相關資料庫對於發展職業健康政策、企業健康人力體質、以及勞工健康評估,均屬非常重要。
另本次修法也增訂預防長工時、輪班、夜班與重複性作業之危害和強化母性職場的健康保護與健康評估等職場身心健康議題,尤其是為加強母性健康保護與消除對女性的歧視,同時兼顧女性勞工母性的保護與就業平權的原則,因此修改了不合時宜的法條,也新增了母性保護等相當具前瞻性的進步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