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學期,從今年二月底三月初,就開始感受到生態區的變化,陽光充足之後,來造訪的昆蟲種類已經開始增加,生態池裡面也重新發現了水蠆和蛙卵。到了五月和六月,校園裡面的蜻蜓變多了,開始有好幾種蝴蝶來訪花,在植物上產卵,每隔兩三天都有新的發現。
生態區原有的植物解說牌內容皆為平鋪直敘的植物知識,而且大多損壞,有些植物早已經在自然消長之中消失。集合幾位志工爸爸和老師之力,利用學校汰換的板材搭配修樹後刻意留下的枝條,重新製作解說牌,並且也將解說牌的內容重新編寫過,希望為學校師生創造更多的意義與連結。
這個學期以來志工家庭最津津樂道的改變是將生態區的兩個區域重新規劃,一為蝴蝶食草區,一為蝴蝶蜜源區。志工爸爸並結合兩個區域原有的景觀,分別規劃了兩條手做步道。一條是位於檸檬桉樹下的Y字形步道,因為步道利用杉木邊材鋪成火車軌道狀,小朋友稱之為火車鐵軌。另一條是連結滲流窪地、蝴蝶蜜源區、鳥巢蕨森林、以及油桐樹下桐花小徑的油桐花自然步道。希望透過這兩條自然步道以及志工媽媽編寫的解說牌導引,小朋友可以欣賞生態區的景觀或近距離進行自然觀察,不致於在植物之間任意鑽行、踐踏,或者對於棲息的生物造成過度的干擾。
手做步道是景觀工程中對環境的干擾和衝擊最低的施工方式。志工爸爸先規畫好步道的路線,以修樹之後留下的木頭、校園中的石塊等天然素材,以及學校汰換的磚塊為施作步道的原料,由所有大小志工合作掘土為淺溝,半埋木頭、石頭、或磚塊,再將周圍土壤夯實。與慣行的水泥步道施工方式相較,對環境的干擾遠遠小得多。另外,因為校園內自然的坡度與地勢起伏,某些區域會積水,某些區域在大雨的時候會形成逕流,並且有土壤流失的現象。志工爸爸也以類似手做步道的方式規劃擋土圍籬,帶志工們一同進行這些區域的改善。
參與過生態區工作假期的家庭都有很好的回應,體認到:用心觀察規劃,再集眾人之力的手做,是環境衝擊最小、而又確實解決問題蠻不錯的選擇。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時常遇見有趣又叫不出名字的小動物,有的時候是小朋友為大人們解答。 每次工作假期大約都會有十個以上的家庭參與,與全校八百多個學生相較,仍屬少數。志工爸爸曾經在下課時間親眼看見小朋友抓昆蟲,以及栽培了好一段時日、週六日辛苦種植的水生植物,在短短一週之內就被小朋友們踩扁、甚至消失。
雖然來工作的大小志工們都是甘願做、歡喜受,參與過程之中的收穫不在話下,然而,要如何讓更多小朋友懂得珍惜與尊重生態區與生態池、不致糟蹋了志工們的努力,甚至體認到校園是自己的另一個「家」,或許有賴校園的環境教育。志工爸爸感慨地表示,小朋友們必須經過親身參與、動手做,生態區才會成為對孩子們深具意義的地方,認同生態區與其間所有生命的價值,也才懂得珍惜。這樣的永續生態校園,才真正具有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