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期末班上開同樂會時,。有一個孩子拿著一大包巧克力,要分給大家。想吃的人,可以伸手抓一把,是一把,不是一顆!他也順手抓了一把,放到我面前。「老師,這給你!」至少有10顆以上。他們忙著吃,我則忙著清理垃圾桶的包裝袋,那天,製造了2大包一般垃圾,和一大筒桶回收飲料罐。
食物,常可以為我們帶來歡愉的氣氛,魅力幾乎無法擋。有些東西並不便宜,但孩子的分享,一點都不手軟。教室一下子爆滿的零食,讓人感覺不出「食物是珍貴的」。我們的家長,似乎是自己勒緊了褲袋過日子,也不能窮孩子。這是我從孩子身上看到的生活態度。
然而,我們真的可以不愁吃嗎?不愁幾年?未來的10年,有錢也一定買得到食物嗎?
就算有錢買得到,也要人人買得起。大家想過這個問題嗎?
生活,離不開食物,當然也離不開「吃」,這個重要的文化。從採購、烹飪到吃下肚,看起來好像有很多選擇性,但就如同作者說的,其實整個糧食體系,是操控在少數人的手裡。不管你是到哪裡買?或是怎麼買?買些什麼?在自由市場的機制下,我們和生產者的距離,越來越遠,有如陌生而遙遠的兩方,因為沒有足夠的連結,因此很難體會:跨國產業或企業壟斷的手段,是如何剝削生產者的。
本書用多方的數據,剖析全球糧食的背後,有著許多消費者不解的錯綜複雜問題,政治、經際、種族、地理、環境、污染等,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公平與正義」。書名雖有點嚴肅,但內容精彩、詳盡,透過作者從多種角度來探討,糧食的起點與終點,也提醒了我們:原來世界的糧食問題,有許多的隱形手在背後操控,但卻很少人意識到,這也是嚴重的經濟問題、政治問題,甚至會引來人民的暴動。
餐桌上的美味、食物的潮流,甚至餐廳的包裝、消費的文化,這都是我們現代人重視的因素,這樣單一的路線,很少人能逃離,也少人停下來思考,自由經際市場,是如何制約你我的飲食習慣?不要說里程遠近,要付出多少環境成本的代價;光是,型塑我們的口味、隱藏食物的毒物、及對農業的層層剝削,這些不可迴避的問題,政府及企業,可曾認真看待過?消費者的我們,又是不是在美牛案,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才開始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公平貿易、有機生態,一波一波的行動,都代表著我們意識到,整個糧食體系,可以改變得更好、更公平。美味、健康、安全、輕食、慢活,要享有健康的生活,就必需善待食物的生產者,讓生產者國家,最起碼能守護他們的生態環境,尊重他們的基本人權。而不是,用財大氣粗的方式,攏斷市場,並且在別人的土地上,恣意破壞環境。畢竟,沒有他們的勞力及血汗,你我的糧食,要從何而來?
「讓合理的利潤回歸到農人身上!」誰都不會希望,自己的消費,是建立在一個不公平、不公義的制度上!不了解真相,並不等於真相不存在。長久以來,世界各國的農人組工會,無疑是為自己的生存爭一口氣,為自己辛苦栽種的作物,找一條合理的出路。
吃當季、吃簡單、吃在地,一樣可以讓食物,我們帶來歡愉的氣氛,因為它結合了人與土地的情感,更傳承了文化,發展了社區。台灣,是一個糧食自給率偏低的國家,我們更要有隨時缺糧的危機意識:在資源窮盡之前,善待土地,也善待在這塊土地上,耕耘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