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發展「超級食物」對抗隱性飢餓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巴西發展「超級食物」對抗隱性飢餓

2013年07月22日
本報2013年7月22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巴西Itaguaí市的一處市立農田種植著生物強化糧食作物(照片由EMBRAPA提供)。不過十年的光景,現在巴國消費者已經可以買到多達8種巴西科學家所研發、經「生物強化」的「超級食物」。這個先驅計畫正在巴西的15個直轄市進行著。

生物強化仍是以傳統的繁殖方法種植作物,但透過特殊的實驗和農業技術增加作物中微量營養素的濃度。其目標是解決微量營養素不足的問題。微量營養素不足可能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貧血、失明、免疫不全和發展遲緩。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全球20億的人口受到微量營養素不足的威脅。

巴西在十年前開始發展生物強化技術,當時巴西政府農業研究機構EMBRAPA啟動BioFORT生物強化研究計畫,是一高濃度微量營養素作物研發國際合作案的一部分。

EMBRAPA選擇了8種巴西傳統作物來實驗,包括米、豆、豇豆(黑眼豌豆)、木薯、紅薯、玉米、南瓜和小麥。

「我們正在研究如何增加作物的鐵、鋅和維生素A含量,這些是巴西乃至於全拉丁美洲跟全世界最缺乏的營養素。缺乏這些營養素會造成所謂『隱性飢餓』。」食物科學家、BioFORT計畫協調人Marília Nutti指出。

Marília Nutti說,鐵是最關鍵的營養素,一半的巴西兒童或多或少有缺乏鐵質的營養不良問題。

科學家們正在繁殖特定物種的作物,並選擇微量營養素含量特性較好的種子。

「這並非基因轉殖技術。我們需要多元化的飲食。而生物強化直搗飢餓問題的核心,能幫助最貧窮的族群,是科學上和經濟上都可行的辦法。」Nutti強調。

這些生物強化作物的營養價值到底有多好呢?舉例來說,豆子的鐵含量從每公斤50毫克增加為90毫克。一般不含β-胡蘿蔔素的木薯,現在每克可含9微克的維生素A。紅薯的β-胡蘿蔔素從每克10微克增加到115微克。米的鋅含量則從每公斤12毫克增加到18毫克。

Itaguaí市是位於里約熱內盧南邊70公里的一座工業城。其中有8,000個學齡前兒童已經受惠於這些微量營養素含量特別高的「超級食物」。Itaguaí市總人口數約110,000人,年度GDP 14,000美元,大部分的受薪階級一個月收入僅600美元,因此成為EMBRAPA進行生物強化計畫的理想地點。EMBRAPA將種植出來的超級食物分發給當地公立學校準備營養午餐。

整個系統涵蓋62間學校和17,000個學生。2010年,當地主管機關將超級食物導入13間幼稚園的營養午餐。這13間幼稚園總計有8,000位學齡前兒童就讀。

計畫的目標是把全市的所有農家納入計畫中,並在兩年內將生物強化食物導入市內所有學校、商店和公立市場。

不過Nutti也說,最困難的部份是像巴拿馬一樣,讓生物強化作物晉升為政府議題,形成促進糧食安全的國家政策。

【參考資料】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