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認定自己會心不甘情不願地去欣賞哥本哈根,就像遇到一位信奉路德會而且為人強勢的阿姨,看著她以自己直言不諱、愛穿樸素鞋子的個性沾沾自喜,而在鄙夷之餘又帶點莞爾的佩服。沒想到,我竟然深深迷上了這個地方,對於定居在這裡的居民欣羨不已,甚至因此開始鼓吹移居北歐,惹得我太太一臉厭煩。
哥本哈根不是我見過最令人驚豔的城市;這裡彷彿匯集了各個美麗景點的特色:包括阿姆斯特丹的運河、佛羅倫斯的廣場以及維也納的巴洛克建築,甚至還有單獨一棟紐約式的現代摩天大廈(北歐航空集團大樓,高20層樓)。哥本哈根也不是我見過的19世紀遊樂園—緊追在後的則是樂高專賣店與博登家居屋(Bodum Hus),分別可讓人盡情採購塑膠積木與多功能咖啡壺。而且,哥本哈根也絕非我見過最宜人的城市;這裡風大又多雨,而且緯度與阿拉斯加的凱契根(Ketchikan)相同,所以冬季午後3點左右即是日落時分—前提是當天如果看得到太陽的話。然而,這個地方的規模卻是恰到好處:哥本哈根不會太小,足以讓人感覺多采多姿;卻也不會太大,所以生活其中讓人深感舒適。不過,我之所以會如此熱愛哥本哈根,實際上可能是因為我認識這座城市的方式。
在我造訪哥本哈根的頭幾天,除了步行之外,就是搭乘共有兩條線的地鐵。這套剛完工的新系統在其位於地下深處的車站裡設有最先進的月台門,閃亮耀眼的義大利製自動化列車可讓兒童坐在車頭,看著隧道裡的燈光掠過。由於這裡是北歐,所以車站裡沒有設置收票閘門,乘客搭車都採取榮譽制度。(我第一天因為搞不清楚狀況而誤搭了霸王車,結果一名月台服務人員寬容地一笑,陪著我搭乘手扶梯回到地面上,教我如何正確使用售票機。)丹麥國鐵經營的11條通勤列車路線從中央車站向外延伸至市郊深處。大多數的主要街道上都可見到顏色鮮亮的橘色公車,採用低底盤設計以方便嬰兒車與輪椅出入。實際上,在我造訪過的城市當中,只有哥本哈根的居民埋怨大眾運輸太多。環市地鐵線(Cityringen)這條規劃中的環形路線一旦在2018年完工,將在市區內添加15座新車站,屆時哥本哈根除了少數最偏遠孤立的區域之外,所有居民的住處距離地鐵站都不會超過6百碼。
「我之所以反對環市地鐵線,」哥本哈根的一名長年居民對我說:「原因是這座城市面積不大,交通也不擁擠,而且早就擁有很不錯的大眾運輸系統。大部分的地方都能在20分鐘以內輕易抵達,所以既然目前的現狀就已經很好了,我實在不覺得有必要投資那麼多錢,又得忍受長達10年的施工混亂。」
環市地鐵線確實可能到了矯枉過正的地步。哥本哈根的中世紀市中心緊密圍繞在宮廷島(Slotsholmen)上的國會大廈與證券交易所周圍,面積極為小巧,從一端步行到另一端只需不到一小時。更重要的是,哥本哈根已經扭轉了市內的街道,因此現在街道上最常見的乃是人類交通史上最分散、平價又高效率的大眾運輸工具:腳踏車。
哥本哈根的單車到處可見。滿頭灰髮的高階經理人身穿三件式西裝,騎著黑色的飛行荷蘭人(Flying Dutchmen)單車前往市中心的辦公室,寬鬆的長褲用夾子夾在小腿上,公事包綁在背上。中年婦女騎著粉彩色的維洛比斯(Velorbis)單車出外購物,車籃裡塞滿了麵包與蔬果。生活中的各種活動似乎都可在單車上進行:哥本哈根的居民已精通於一面騎車一面打簡訊、喝啤酒、抽菸以及打情罵俏。在週間上午,免費報紙《都市日報》(Metro)的發送人員站在路邊,將一份份報紙捲成圓筒狀握在手上供單車騎士拿取;資源回收桶也專為單車道設計,開口的高度正適合單車騎士拋擲飲料罐。就連流浪漢都擁有單車,而且還是很不錯的單車。在一家漢堡王餐廳門外,我看見一個面色紅潤的紳士向人乞討零錢,他的巴塔弗斯(Batavus)經典款單車手把上掛著裝滿了瓶瓶罐罐的購物袋。我終於看到港口的小美人魚雕像時,不禁對她倚坐在一塊石頭而不是一輛萊禮單車上有些意外。
在這裡,單車的數量甚至比人還多。在最近的一次統計當中,哥本哈根市中心共有五十六萬部單車,人口卻只有51萬9千人。在大哥本哈根地區,百分之37的居民都騎單車上班或上學—此一比例在市中心更躍增至百分之55—而且這個數字還每年持續提高。這個數字究竟有多驚人呢?我們可以這麼比較:哥本哈根的人口數為180萬,美國全國人口數則是3億1千萬,但哥本哈根騎單車通勤的人數卻比全美國還多。經過幾天看著那些身材健美又時尚的丹麥人奮力踩著單車,地鐵於是失去吸引力了。
【相關文章】
不開車,在路上:一個無車主義者的環球城市觀察行
Straphanger: Saving Our Cities and Ourselves from the Automobile
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Taras Grescoe)
譯者:陳信宏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0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57553
裝訂:平裝
※本文不適用CC條款,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