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結網的蜘蛛們大家一定不陌生,牠們種類數量繁多,除了出沒在山林樹叢間,也常常在教室、家中牆角發現。不同的結網蜘蛛,所結的網非常多樣,有圓網、皿網、漏斗網…等等,相較於主動出擊獵食的蜘蛛們,坐等型的結網蜘蛛,似乎只會結個蛛網等待獵物自己上門,若遲遲等不到獵物,蜘蛛是否會有什麼對策,或者會活活餓死?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會影響結網蜘蛛的覓食策略。
從結網的奧祕推敲覓食行為
欲研究影響結網蜘蛛的覓食因子,要先瞭解其陷阱製作,以方便實驗測量與評估。首先,同一種蜘蛛的結網是否固定一致?其實不然,蜘蛛網可以表現不同的強度,就如同主動補食的蜘蛛除了直直向前走,也會一邊左右移動一邊前進增加遇到獵物的機率。其次,結網蜘蛛是否會一直在固定的地方結網?也不一定,當一個地方很容易捕捉到獵物,蜘蛛網就會常常被設在同一個位置,設網的位置獵物稀少時,蜘蛛就會另尋他處置網。除此之外,結網蛛在面對不同類型的獵物時,還會微幅調整其結網策略。
當影響覓食的內在或外在因素出現時,結網蜘蛛主要可調整陷阱的大小、修改網的形狀或結構、重新尋找置網地點等加以應變,而生物學家們則正好可以利用這些改變來評估蜘蛛的覓食行為。
飢餓程度不同 網也不同
動物餓了就會覓食,因此捕食者常常會受到飢餓程度的影響而引發捕食行為。但是我們不會與蜘蛛溝通,究竟要如何判斷蜘蛛覓食時是否有受到飢餓程度的影響,在結網捕食時有所不同?為了探究蜘蛛的行為如何受到飢餓的影響,科學家們不斷思考與觀察,想出間接測量的方法──讓蜘蛛處於不同的肌餓程度,再看看牠們覓食時的行為和一般理想狀況下的覓食行為是否不同,而這其中主要觀察評估的就是蜘蛛結網時對天敵的考量情形與其結網的努力程度。一般推測蜘蛛狀態越好,越能防禦天敵的捕抓與攻擊,反之若蜘蛛越飢餓則取食時,對天敵的考量較不周全就可能面臨危機。一般來說,越飢餓的蜘蛛越傾向冒著風險並且更積極的捕食。
結網也因捕食經驗不同而異
結網蜘蛛在大多數人心中總是一成不變地在角落搭起一個八卦網,默默地守株待兔,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蜘蛛結網捕食可是會依據經驗有所學習改變的,例如當有生物上網時,蜘蛛辨識獵物的時間與處理獵物的時間等,會依據經驗而有所不同,並且在不同地區捕食的同種蜘蛛隨著經驗的累積,可能會偏好不同的獵物。
除了辨識與處理獵物的時間之外,結網蜘蛛還會依據捕抓獵物的經驗來改變網的結構與性質。許多研究指出部分蜘蛛會隨著當地數量較多的獵物大小,來改變結網的大小,給予蜘蛛較大型的獵物,可見其隨之增加網的面積。另外,2007年有學者用人面蜘蛛(Nephila pilipes)進行實驗,發現蜘蛛會隨著不同的獵物,建造不同性質的蜘蛛網,實驗以蟋蟀和蒼蠅來餵食蜘蛛,結果蜘蛛在捕抓蟋蟀時,會製作較難纏、黏稠的蜘蛛網。
鄰居太多 有好有壞
一個地區的結網蜘蛛密度越高,彼此的干擾競爭就會越大,因為蜘蛛侵略性的交互作用可能會讓彼此消耗許多能量在防禦方面,並且捕食到獵物的機率也隨之降低,在一小區域蜘蛛密度居高不下的情形,最後可能免不了同類相殘的結局。有趣的是,研究也發現,在獵物的數量很多,資源獲取越容易的情況下,蜘蛛對於同種的鄰居容忍程度會提高。除此之外,一地區的蜘蛛越多越擁擠,亦即族群的密度越大,由於干擾競爭的緣故,通常會讓蜘蛛結的陷阱變小。
但族群密度高也不全然是壞事,雖然提高了競爭,也同時稀釋了被天敵捕抓的機率。舉例來說在一乘一平方公尺的範圍內若有十隻蜘蛛,對其中一隻蜘蛛而言,被天敵捕抓的機率是十分之一,但一乘一平方公尺的範圍內若有一百隻蜘蛛,對其中一隻蜘蛛而言,被天敵捕抓的機率就變成百分之一。當然,是否可稀釋被天敵捕抓的機率,還必須視天敵的種類與蜘蛛群聚的方式而定,然而在大自然中確實是有天性就群聚的蜘蛛。
除了上述的生物因子之外,其實一些非生物因子也是會影響結網蜘蛛的覓食策略,例如在滿月時,因為光線的因素會讓蜘蛛較易暴露在天敵的搜尋之下;在溫度較低的狀況下,蜘蛛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能量才能達到可行動覓食的體溫,因此可能會影響其分配在造網方面的能量。
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縮在角落守株待兔的蜘蛛,為了生存可是有許多覓食策略的,若一隻蜘蛛始終待在同一個地方,那牠在那裡應該有源源不絕的食物,下次不妨觀察生活周遭的蜘蛛,可能牠正捕獲獵物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