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橫行】野鴨過境感冒流行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微生物橫行】野鴨過境感冒流行

1983年11月05日
作者:楊憲宏

天氣轉涼後,最近將有成群野鴨自原生長的西伯利亞、日本、中國大陸,陸續南飛避寒。臺灣東部的蘭陽平原正處在牠們避寒途徑上,

野鴨南飛,引起宜蘭「臺灣省畜產試驗所」為他們辛苦培育的「白雪公主」──純種白羽鴨擔心,怕野鴨「偷香」,連成混種雜交鴨。

其實,真正值得擔心的不是混種鴨的產生,而是「野鴨南飛」造成臺灣居民一個公共衛生上的問題──野鴨過處,流行性感冒隨即肆虐。

全世界對流行性感冒研究最權威的美國田納西州孟斐斯理茱德兒童醫學研究中心指出:「野鴨是『流行性感冒濾過性病毒』的最佳自然儲主。」意思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把野鴨的身體,當成生聚地,然後伺機傳染給其他生物。

「聖茱德」的研究人員在研究新英格爾海豹的流行性感冒時,發現原來是從鳥類排的糞感染上此症。

近10年來,從事鳥類傳染流行性感冒的研究愈來愈多,結論幾乎都指出,流行性感冒病毒是飛禽體內的尋常寄生物。

在所有的飛禽中,「野鴨」腸子又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最喜歡寄存的地方。根據多方資料顯示,只要有某一型流行性感冒出現,研究人員馬上可以在野鴨身上找到同型病毒,流行的根源是來自牠們。

野鴨用它的內腸細胞滋養並繁衍流行性感冒病毒,但野鴨並不因而得病。牠們照常可以遠行飛翔,到處排糞,把糞內流行性感冒病毒帶到所到之處。

每年由加拿大向美國密西西比州南飛的飛禽,身上都稍著病毒。「聖茱德」研究集團估算過,3%至4的野鴨腸內有流行性感冒病毒寄生。假如把研究範圍縮小在小野鴨身上,腸內寄生病毒的攜帶比率,則高達60%至80。

1968年,世界大流行的「香港型」流行性感冒,最近的研究便指出,是野鴨南來後,在野鴨身上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與原本便在人體的「流行性感冒病毒」結合而產生具強悍致病力的新種病毒。「香港型」流行性感冒雖不如1918年那次大流行,使上百萬人死亡,也使全球近億人口因患病而暫時無力工作。單美國一地就有5000萬人得病,7萬人死亡。

1977年所謂「蘇俄型」流行性感冒,事質上是源自中國大陸東北與西伯利亞。此次大流行當然也是「野鴨南飛帶來的。」

當蘭陽平原上的野鴨造訪時,正意味著流行性感冒可能在未來數週內會在臺灣地區流行起來。

照過去的趨勢,流行性感冒每3年有小流行,每10年有大流行。1977至今,雖還未到10年之期,但照每隔3年的心流行算,卻適在其時。這一點值得國內公共衛生學與病毒學專家注意──這群來自北方的野鴨,有可能是一支帶來流行性感冒的「野鴨突擊隊」。

原載民國72年11月5日聯合報第3版

※ 本文轉載自《另一個公害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