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橫行】小鎮傷寒──一個典型的臺灣鄉村衛生問題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微生物橫行】小鎮傷寒──一個典型的臺灣鄉村衛生問題

1983年08月08日
作者:翁台生、楊憲宏

繼去年新竹縣尖石鄉發現22名證實傷寒病患之後,鄰接尖石鄉的竹東鎮,今年7月10日開始也陸續出現疑似傷寒病例,到目前為止,已有17人肯定是傷寒的患者。

鎮內大同市場、商華市場、與中央市場附近的東林攤販市場,沿著人口種密集的長春路上,陸續出現疑似傷寒病患,造成竹東鎮民普遍不安。竹東衛生所這幾天經常有民眾來電話,要求衛生所供應「氯黴素」,預防自己得病;也有民眾自動來衛生所索取強力消毒藥水,替住宅消毒。

由於第4、5、6例病例出現在大同市場內住戶,遂有人懷疑大同市場是病源所在,最近大同市場的豬肉、果菜幾乎賣不出去。一名攤販抱怨:「過去做6000元一天,現在靜坐一天也沒有100元。」部分竹東鎮民開始最過度的反應──丟棄自大同市場買回來的豬肉,也不敢去大同市場的服裝社取回訂製衣服。事實上,截至目前為止,負責防阻傷寒擴散的新竹衛生局,還沒有定位出確實病源。

這種害怕得傷寒的情緒反應,隨著疑似病例增加,已自竹東擴大到鄰近各地。8月5日、6日,本報記者兩度進入竹東鎮疫區,實地了解當地公共衛生狀況,並與醫護、衛生人員、居民交換意見。從竹東經驗中,不難看出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環境的若干缺陷:從竹東人對傷寒的反應中,也可看出民眾衛生知識教育的不足。

水與食物是傷寒傳染約兩種途徑:吃下沒煮熟、又受傷寒菌污染的食物興水,才會得病。它是標準的「病從口入」。7月中旬,竹東出現疑似病例後,當地衛生單位立即循著水與食物兩條線追蹤來源。

竹東鎮人口有7萬1500多人,大約70%的民眾使用自來水,其他人使用地下水與簡易自來水,但這次發病的人家,全部是自來水使用。衛生人員多次抽測病家水龍頭,水中游離氯量均在合於標準的0.2ppm至0.5ppm間。自來水加氯,首要目的便在清除水中傷寒菌,從「游離氯量」看,竹東自來水自住戶水龍頭中流出時還是潔淨的。但由於竹東鎮是自來水管線末端,不少住戶使用儲水設備,衛生單位在他的的儲水槽中探測的水中游離氯量,便遠低於標準,有些甚至等於零(儲藏的自來水,氯會化成氣體跑掉)。由於自來水未必足敷使用,有些竹東家庭混合使用自鑿水井,這些不含氯或低氯的水,都可能是致傷寒流行的潛伏因素。不過,由鎮內病人分布的狀況與使用自來水的情形,衛生單位認為此次竹東傷寒病例,似與飲水無關。因此,清查重點轉向食物。

賣冷飲的攤販與可能有傷寒菌污染的公共廁所,成了衛生單位的注意焦點。從以往傷寒流行的經驗中得知,傷寒流行必定肇始於「傷寒帶菌者」。這種人得過傷寒,病好之後,傷寒菌躲在他的膽囊中,可以潛伏數年。美國的統計指出,大約3%的傷寒患者會成為帶菌者,美國1977年在一次養老院內傷寒風暴中,便發現過一名1920年得過傷寒並成為帶菌者的老人,他膽囊中的傷寒菌經過57年後,才爆出危害公共衛生的事件。

傷寒帶菌者的身體,一如正常人,但他的糞便中偶爾會排出存在膽囊內的傷寒菌。

帶菌者去公共廁所,拉出去的傷寒菌在糞池中迅速增長,蒼蠅與蟑螂成了病媒,將之帶到食品上。

這種情形在竹東鎮內可以看得到。鎮內幾家市場都有公共廁所,而且蒼蠅與蟑螂多得嚇人。這幾天,衛生人員在不加蓋老舊的公共廁所內撤了一地厚厚的漂白粉,他們懷疑,也許有一名帶菌者在上個月的某一天,來「造訪」過公共廁所。

衛生單位的人很肯定的說:「竹東傷寒病案,一定有帶菌者作怪,但是到目前還找不出來。」去年尖石鄉87名疑似傷寒病例,追蹤到最後也是失掉了帶菌者的線索。這次至8月6日為止,搜查帶菌者的工作人員,已經採了165個糞便檢體,樣本採自傷寒病人的家屬,鄰居與可疑地點的攤販。

由於尖石鄉與竹東鎮相連,基於地緣關係,很難排除帶菌者來自尖石鄉的可能。竹東是新竹市以外尖石鄉人最喜歡去的地方。一名衛生人員說:「尖石人經常來竹東的攤販吃喝。」這種人員交通,與相似的公共衛生環境,傷寒互傳不無可能。不過,衛生署防疫處長許書刀說:「還要做『噬菌體型』分析,才能確定竹東的傷寒菌來源。」當地衛生人員也在追查帶菌者是否竹東本地人。

去年尖石鄉的22名傷寒病患,新竹衛生局持續追蹤,每片一次糞便檢查,到今年5月底,培養均為陰性,似乎指出個22人都不是帶菌者。事實上,這種追蹤很值得懷疑。因為帶菌者並不是每一次糞便中都會排傷寒菌,糞便檢查陰性,也許只是因為檢查時,病人膽囊內的傷寒菌未曾排出。

防疫處長許書刀說:「確定一個人是不是帶菌者,最正確的診斷法是插管抽取膽汁,做12指腸引流術。」由於這個程序在地方衛生單位實施並不簡單,因此實用性不大。

竹東傷寒案的處理,地方衛生單位放棄假日全力以赴,在炙熱太陽下,用強力殺蟲劑、潔白粉洗刷,追蹤訪視疫情,採取糞便樣本;以病家為中心,方圓500公尺內逐戶清查可疑病患,工作非常辛苦。一位衛生人員說:「這樣少的人力,這麼大的工作負擔,我們並不抱怨,因為這是我們住的地方。」他說,新竹地方衛生單位平常也很注意環境衛生,對傳染病也很注意,可是還是眼見傷寒流行起來,教他們覺得:「又無奈又疑惑。」

地方衛生人員會有這種感覺,原因是目前臺灣地區追蹤傷寒帶菌者的方法太消極。臺灣省政府衛生處的「傷寒防治計畫」中對傷寒帶菌者的診斷標準只是一再的檢查糞便;對帶菌者的處置也止於嚴加管理,在帶菌期間,糞尿均應加以消毒並禁止從事有關飲食、冷飲、食品及牛乳或炊事工作。」

從公共衛生的立場考慮,由12指腸引流膽汁來清查帶菌者,至少應在流行區內可疑的「嫌犯」身上實施。查出來的帶菌者,大多數的專家都認為,有切除帶菌者膽囊的必要。這種比較積極的手段,最高衛生當局似應認真考慮。

在防阻傷寒的過程中,與其像收拾殘局般,防不勝防費力應付帶菌者所丟下的「定時炸彈」,還不如積極去除傷寒流行的「引信」──「帶菌者的膽囊」。

今年竹東成了疫區,它鄰旁的芎林、新埔、五峰、新豐、北埔也都有零星病例。這些地方的公共衛生環境都同樣的落後,只要帶菌者的問題無法解決,明年此時,實在很難保證,它們之一不會出問題。

翁台生、楊憲宏合寫
原載民國72年8月8日聯合報第6版

※ 本文轉載自《另一個公害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