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麻煩物】甲魚池中致癌物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添加麻煩物】甲魚池中致癌物

1984年06月10日
作者:楊憲宏

臺灣人俗稱「鱉」的甲魚,最近真的很彆。先是養殖池裏出現霍亂菌,後來是衛生單位為了快速滅菌,預防蔓延,使用了高濃度的殺菌劑「呋拉唑利酮」,竟是一種致癌物質,已經有專家指出,半年來市售甲魚,體內有殘留此種致癌物的疑慮。

 

甲魚價格最近慘跌,每公斤價格只有過去的一半。自去年10月底,日本檢疫局查出臺灣產甲魚含霍亂菌後,水產業者與衛生防疫單位,都陷入幾10年來少有的震撼中。

 

霍亂菌在甲魚池出現後,防疫單位便不斷採應變措施,其中包括選用最有急效的「呋拉唑利酮」。

 

「呋拉唑利酮」是屬於硝夫喃的殺菌劑。原來也適用於人體腸道感染如霍亂一類的病。但民國71年5月,衛生署以「長期服用有致癌性」,公告禁用於人體。

 

這是根據國外報告,此劑有助長哺乳類贅瘤發展及小鼠惡性肺腫瘤的危險而設的禁制。

 

使用此藥當初,衛生當局已知道,在殺絕霍亂之後,「呋拉唑利酮」駐留在甲魚體內的殘毒問題,將十分棘手,因為人可能因攝食甲魚而吃下這個致癌物。可是衛生署防疫處長許書刀說:「我們只管殺菌,我們無法教養殖戶不賣甲魚啊!」

 

對水產用藥的藥理,有研究的臺大教授,曾表示:「此劑容易自然分解,而且殘留量並不高,魚體代謝也很迅速。」可是日本水產養殖專家井上進一卻有更進一步的看法,他曾在一篇討論此藥用法的專文中強調過,假如只是用「藥浴」處理水產品,硝呋喃系的藥品,代謝、殘毒方面,確可藉清水飼養2至8天不等,而獲解決。不過井上進一特別警告,假如將硝呋喃劑直接投入養殖池的話,那麼以上說法,便難以成立,因為:「池水、池泥、浮游生物中吸收的硝夫喃劑,會使水產物,花一段長時間內,持續攝食入體。」他結論:「如此,水產品體內的殘留毒量,便無法估量。」意思是,何時才能安全食用,便成問題了。

 

臺灣地區,此次對抗霍亂污染甲魚池的主要方法,正是把致癌物「呋拉唑利酮」投入養殖池中。

 

許書刀說:「殘毒問題的確應該小心。」。但是目前並無任何單位,主動去檢驗市售甲魚體內殘毒狀況。

 

來自地方衛生單位的說法是,養殖戶一被通知池水霍亂菌培養陽性,有的根本就漏夜打撈甲魚,拋售求現。另外接受「呋拉唑利酮」的養殖戶,也有人在下藥之後,隔天便把甲魚上市去。

 

「呋拉唑利酮」是在鰻魚養殖使用相當普偏的藥。但是,使用時是採「藥浴」,也就是將藥泡在小水池中,將受傷或得病的鰻魚撈上來,在小水池裹養一兩天。然後再放回養殖池。這種用藥法,是日本認可的防疫法,但日本檢驗單位仍要求,這種鰻魚必須在清水中餓24小時,或在無狀態下養一星期至兩星期,才可輸日,且規定「呋拉唑利酮」的鰻肌濃度,不得大於0.03ppm。

 

這種「藥浴」所使用濃度,不過1ppm,而這次防疫單位在甲魚池內投入的「呋拉唑利酮」濃度高達10ppm,是一般使用的10倍。屏東一戶農家,指述投藥情形說:「藥液一下水,滿池黃澄澄。」照臺大獸醫系一位教授的說法,「呋拉唑利酮」雖是黃色的,但1、2ppm的濃度,若起來應該是清清如水。「滿池黃澄澄」,只有下藥的人知道,濃度是多少了!

 

「呋拉唑利酮」不但具致癌性,並會與其他致癌物質聯合助癌發展,毒物學的資料,還顯示它可能嚴重影響男性生殖能力。

 

甲魚體內殘留這種毒物,不管殘留多少,衛生單位與農業單位確有責任,共同為消費者做好「守門」的角色。

 

甲魚雖不是一般人每日消費的水產品,吃的次數也不會很多,但是這並不能當做「殘毒」可以「忽略」的理由。事實上,這幾年,先進國家的環境毒物觀念已開始注重「複合汙染」的問題,環境中每一種殘毒都來一點點,複合起來,「效果」就很可怕。

 

在看見可以信賴的官方數據證明甲魚體內「殘毒」量是可容許之前。消費者卻有權讓「鱉」繼續「彆」下去!

 

原載民國73年6月10日聯合報第3版

※ 本文轉載自《我們不是天竺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