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霧霾 中國環保官員大喊無奈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華東霧霾 中國環保官員大喊無奈

2014年01月09日
作者:趙士勇(華夏日報記者)

面對華東地區的嚴重霧霾天氣,江蘇省環保官員無奈地表示,調整產業結構不是環保部門說了算。

上海嚴重的霧霾天氣,來源:Gus Greeper

當南京上空終於看到久違的藍色,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單陽大大舒了一口氣,「最近壓力非常大,經常要加班研究對策。」單陽說。

壓力來自華東近期遭遇的嚴重霧霾。12月6日,上海市空氣品質指數(AQI)達到484,南京市空氣品質指數為331(注:空氣品質指數超過150則被認為對大多數人的健康有害),江蘇另有多個城市的監測站點該指數也突破400。

江蘇環保部門感到自己成了千夫所指,「最近每天都會接到無數媒體、市民的電話,有些說話非常難聽,但實際上我們能做的確實很有限。」對於公眾的質疑和指責,江蘇省環保廳官員陸祥(化名)對記者說:「如果前端不控制,不從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著手,只要新增一個新項目,那我們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費了」。

南京霧霾不僅PM2.5指數高,有時PM10的指數更是超過500,環境監測專家表示:這說明揚塵比例相當高,與工地有關。

「連續霧霾天氣我們也很著急,可在這個事上我們能做的其實很有限。」陸祥說,「中央規定,各地地方政府要對空氣品質負責,但這涉及到各個部門的利益,比如項目審批部門等等,這不是我們環保部門一家的事。」

本報記者從環保廳獲悉,在霧霾爆發期間環保部門已經向南京市政府提出了停工建議。然而據現場一位工人介紹,即便是在霧霾天氣最嚴重時他們也沒停過工,「不要說一天,一小時都沒停過。」

單陽表示,霧霾的根本原因是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比如江蘇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這麼集中,工業結構佔比這麼重,能源消費比重中煤炭佔比這麼高,就算單個企業排放達標了,但總量增長速度仍十分快。」

據《人民日報》刊登的數據顯示,2012年江蘇省四項主要污染物的單位GDP排放強度均只有全國水平的一半左右,但排放總量卻居全國第五位,僅次於山東、河北、河南、廣東。 說到經濟結構的調整,陸祥更是一肚子苦水。「調整結構不是環保部門說了算,比如大氣國十條要求到2017年煤炭消費總量要負增長,但是GDP增長,能源消耗必然跟著增長,各地方現在都在求發展,環保政績考核其實江蘇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來了,但始終沒有落實。」

陸祥還舉了一個例子,幾年前修建高鐵南京南站時,大量的土方露天堆置在工地上,造成城區嚴重的揚塵污染,南京市政府為此找到施工方商談解決,然而對方卻毫不理睬。「這是國家重點工程,耽誤了通車誰來負責?」